第五百七十二章 急行

张郃在赶路,急行军的赶路。

关中局势糜烂,张郃其实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张郃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发生.他要镇守右扶风,根本走不开。

右扶风这个位置,非常的重要,他不仅仅是长安的屏障之一,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他不仅直面蜀军的上庸地区,还能勾连南阳宛城.一旦张辽那边遇到危险,右扶风还能出兵支援南阳的张辽。

右扶风,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

上次蜀军北伐,就是从右扶风撕开了一个口子,从右扶风杀入关中,直接接应了蜀军在褒斜道口的进攻军队,导致褒斜道失守,陇山道的魏军后路被断,不得不放弃陇山道撤军,导致陇山道失守的。

吃过一次亏之后,曹真再也不敢对右扶风的防守有所懈怠,直接把老将张郃安排在这里镇守,不管关中战事多么的吃紧,都没有调动张郃的一兵一卒。

但如今,随着陈仓道和眉县的相继失守,关中局势即将一片糜烂的时候,曹真也没办法想太多,只能下令,让张郃领兵西进武功县,把右扶风防务,交给原来的守将王经负责。

而王经这个人吧.他其实能力还行,治政能力还算出色,但军事上嘛,多少还差点意思。

倒也不是说王经这个人不懂军事,其实他多少还是懂点的。

要是遇到寇封这样只会进攻三板斧的人,习惯了寇封的进攻节奏后,他还是能有点作用的,起码守卫个地方不成问题。

上次北伐,王经就是依靠这个,挡住了寇封对右扶风的侵扰,等来了徐晃率领的援军。

但遇到孟达那种靠头脑打仗,擅长出其不意的人,王经的军事能力就有点不够看了。

王经的军略,一半来自自身领兵的实践经历,一半来自一些他人诉说,他本人,甚至连兵书都没有看过。

但这也不怪王经,王经毕竟普通平民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

如果不是王经有个好朋友叫崔林,是清河崔氏的子弟,由崔林负责向朝廷举荐他,他甚至根本没有出仕的机会,更别说成为右扶风守将了。

因此,王经的军事能力,真的不算太强。

这点,王经也知道,平民出身的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

当张郃要领兵前往武功县,王经对此,是表达过一定的担忧的。

自己有多少能力,王经很清楚,让自己留守当地,面对上庸和南阳两地的蜀军,实在是有些高看自己了。

而更重要的是,张郃这次出兵支援武功县,是打算把原本驻守在右扶风的大部分士卒全都带走,只给王经留下不到五千郡卒。

偌大的一个右扶风,五千军卒.撒出去可是连个影子都看不见呐。

所以啊,王经觉得,曹都督和张老将军,完全是舍弃了右扶风的防御,来换取渭水沿岸的不利局面得到缓解。

这要是上庸的孟达和寇封再跟上次北伐那样,联军进入右扶风,自己拿什么去防守,长安又拿什么去防守?!

王经向张郃,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毕竟张郃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区区王经,真不够资格直接对张郃提出质疑。

张郃倒是没有嫌弃王经多管闲事。

经过了一年多的相处,张郃倒是很了解王经这个人的能力和性格,因此对于王经的这个忧虑,张郃还是认真的解释了的。

毕竟,让人家冒险留下来坚守,总得让人家安心嘛,不然回头自己一走,王经要是害怕守不住,连人带地方的一起投降蜀国,那张郃才是没地方哭去呢。

张郃只能认真的跟王经解释,为什么自己敢在这个时候,带走这么多的士兵去武功县。

第一,自然是因为蜀军占领了眉县,如今渭水沿岸的战事糜烂了,自己要去威胁蜀军的侧翼和后路,带的兵少了,根本不起作用。

第二,王经担心的上庸寇封,孟达,其实并不可能在这个时间点发动对右扶风的侵扰。

根据张郃派往上庸的细作回报,如今寇封已经带着申耽,领着一万余上庸兵沿着汉水南下,前往支援在南阳作战的关羽了。

如今的上庸,只有孟达麾下还有万余士卒,需要布防整个东三郡,他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来进攻右扶风。

而且即使来了,王经也不用害怕的。

五千守军,撒到右扶风各地,确实连个影子都看不到,但如果只是集中兵力,坚守几个重要的城池关隘,挡住敌军进军长安,还是可以做到的。

再说了,孟达此人,性格上就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不会去干,再加上手上的兵力不多,他即使进军右扶风,最多也就是派出数千人过来侵扰,绝对不敢深入右扶风地区的。

相反,如果不能在渭水沿岸挡住刘备的北伐军主力,导致渭水战败,那接下来,就不是右扶风有危险了,整个关中三辅地区,都会有危险。

因此,这个时候的右扶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危险,只要王经能安心坚守,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相反,倒是张郃,他必须尽快组织好军队出发。

右扶风的兵力,一开始是分散在各地的,张郃必须快速把这些各地分布的兵力集结起来,同时还得立刻出兵去武功县右扶风距离武功县的距离,可比五丈原距离武功县要远的多。

王经的任务其实不重,真正重要的,是张郃这一路。

张郃不知道五丈原方面,郭淮会给自己留下多少进军时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张郃必须抓紧一切时间。

一万人的士卒,进军武功县,行军速度必然会受到影响,为了追求速度,张郃决定,自己带领三千士卒先行一步,剩下的七千士卒,则交由自己的副将王昶带领,缓步跟上。

兵贵神速的道理,张郃其实很懂。

张郃的想法,就是自己率领三千士卒急行军先赶到武功县,然后据城自守除非蜀军出动两万人以上的兵力,否则张郃有信心能坚守住这座城池,等来自己的援兵。

但这个道理,张郃知道,张溪同样也不是不明白啊。

更何况,张溪好歹还知道,历史上的街亭之战,张郃就是用的轻兵急进的策略,打了马谡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马谡自己犯错,才成就了张郃的一世威名。

所以,张溪这一路上,也是催促着自己的士卒急行军,尤其是对前部冯习率领的五千人,张溪直接告诉冯习,不用管后军是不是能跟的上,能接应的到,他的目标,就是轻装急进,尽快赶到武功县。

毕竟,张溪这边,比起张郃那边来说,有个天然弱势的地方——武功县是在曹魏的控制之下,到了那边,说不定还得攻城。

根据情报显示,武功县守军,只有五百人左右,城池也不大,面临大军围城,一般都是会选择投降的.但万一碰上个二愣子呢?!

一旦武功县不愿意投降,非要坚守冯习带着五千人过去,就算攻城顺利,起码也得花个两三天的时间吧?!

有时候,两三天的时间差,搞不好就会出大事的。

而事实也证明,张溪的担忧,并不是假的。

冯习一路紧赶慢赶,确实抢在张郃之前,抵达了武功县城下,排开阵势,做出进攻的样子来,然后派人入城劝降。

但冯习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东侧不到五十里地的地方,张郃已经领兵赶到了那里,并且比冯习提前一天,给武功县的县令和县尉发出了坚守待援的命令。

如果张郃没到那里,或者说没有给武功县发出坚守待援的命令,那么武功县的县令和县尉真的会选择开城投降。

毕竟,城内就五百人,城外足足有五千大军围城,十比一的比例,武功县又不是什么坚城,肯定守不住。

但如今,张郃的援军就在附近,而且也传来了军令长时间守城确实守不住,但守个一两天,不存在守不住的道理吧?!

因此,武功县的县令,断然拒绝了冯习的劝降要求,下令全城戒备,士卒上城墙坚守。

武功县拒绝投降的做法,也让冯习有些恼怒了如此大的兵力差,武功县都不愿意投降,这是把自己当成夏侯楙那个废物了么?!

冯习立刻下令,全军打造钩梯,准备撞木,强攻武功县。

兵力差距太大,冯习真用不上准备云梯,冲车啥的,钩梯和撞木就够用了花了不到半天的功夫,冯习做好了这些准备后,就直接开始了攻城。

攻城这事儿吧,总是要耗费一些准备时间的,而这段时间内,张郃已经领兵,到了武功县东侧三十里处。

到了这里,张郃下令,暂停行军,然后派出了斥候,侦查武功县附近的情况。

张郃是老将,不管多着急,这种时候依然冷静,正确的做出了安排。

而冯习这边.也许是急于攻城,也许是觉得魏军不可能来的那么快,因此冯习对于斥候的安排,并没有太在意。

倒不是冯习没有安排斥候,这属于是军事常识,冯习还是派出了斥候的但冯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查探周围的地形,看看那些地方适合攻城部队铺开,并没有查探武功县四周有没有敌军埋伏。

因此,冯习派出的斥候,只查探了武功县四周十里附近的情况,对于三十里外张郃军的到来,冯习根本没有察觉。

但张郃,却已经通过斥候知道,蜀军如今的屯兵位置,兵力部署等等重要情报,而且最重要的是,蜀军似乎非常着急的在一心攻城,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到来。

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张郃要是放过了,那也就不是张郃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