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歌落笔不快。
每一次落笔,皆有道音共鸣。
漫山的天地浩然气,皆是在此刻翻涌。
化作一个个金色的小篆文字。
悬崖峭壁之上,一道道古朴的文字浮现。
皆是萧长歌对新儒道的感悟。
“才气充盈后,蚊虫不近身,邪祟避让。”
萧长歌出言。
顿时。
天地间,仿佛有道法演化。
萧长歌身前,出现一百丈金色巨人,手捧典籍。
遥远的天边,一道黑芒落下。
在金色巨人身前百尺,尽数被金光吞噬。
底下的学子及上阴学宫等人,皆是心头大惊,目不转睛的盯着萧长歌演化儒道。
“文位进阶,可引动天地浩然气,以一口浩然气呵斥宵小。”
萧长歌又开口。
悟道崖之上,金光阵阵。
一个个古老的文字浮现。
再然后。
那金色巨人手中的典籍缓缓消失。
一只古朴的毛笔出现在巨人的手中。
毛笔挥动间,电闪雷鸣。
浩然气骤然凝聚,九天之上,声雷震震。
一道道剑光从天而降。
远处,一团团黑色的虚影浮现,仿佛从九幽之中而来。
但是下一刻。
便是被这无尽的剑光吞噬。
连呐喊都没有来得及发出来,就消失在这无尽的剑光之中。
顿时。
所有人的心头皆是一紧。
这就是萧夫子开辟的新儒道?
文人从此,也可上阵杀敌?
当日,北凉悍将褚鹿山,就是被萧夫子这一招无尽剑光,直接斩于马下?
众人心中忍不住一阵心潮澎湃。
这能力太猛了。
谁不羡慕?
谁不敬畏?
原本就对萧长歌无比敬仰的那几千学子,此刻眼中满是激动之色。
终于,他们也有机会,不做那普通的泛泛之谈之辈。
大丈夫,虽不曾修武,也可上阵杀敌。
报国平天下!
而上阴学宫这边的学生,也是看的目瞪口呆。
隐隐间,他们十分庆幸今天放下来手中的事情,来此地求学问道。
要知道,学宫之中,还有一部分人,对萧长歌持怀疑态度。
因此,他们今天并没有来到此地。
有的人来到了灵羽山,也因为出言不逊,被那灵虎赶出了山脉。
与这泼天的道法,失去了缘分。
“这新儒道,实在是过于恐怖了,萧夫子此人,绝对不是凡夫俗子。”
上阴学宫的大祭酒齐龙阳,缓缓出声。
声音中,似乎都有些颤抖。
这话一出。
所有上阴学宫的学生,此刻脸上皆是闪过一抹骇然之色。
大祭酒的评价!
要知道,大祭酒齐龙阳,在上阴学宫,甚至离阳,乃至整个九州大陆,都是颇有盛名的存在。
他的门下,出国的王侯将相,武林高手,在整个九州都喊得出名字的存在。
如今他对萧长歌的这般评价,便是直接奠定了萧长歌的地位。
“才气须温养,浩然气需感悟。”
“待到大成之时,便可成大道。”
萧长歌的声音依旧不断。
传道还在继续中。
悟道崖之上,金光熠熠。
一时间。
多个金色巨人,出现在悟道崖之下。
“道成之时,诸般能力,皆可演化。”
“出口成章、舌绽春雷!”
“唇枪舌剑、平步青云!”
“口含天言、水火不侵!”
“空间挪移、镇封十方!”
萧长歌的气势,在此刻陡然上升。
九天之上,惊雷落下。
悟道崖之中,百鸟争鸣,猛兽低吼。
身前的几座金色的巨人,皆是在此刻动了起来。
一个个虚影浮现。
演化刚刚萧长歌所说的能力。
大道之音阵鸣。
整个悟道崖的空间,都在此刻变得虚无起来。
若隐若现,仿佛随时会崩塌一般。
萧长歌的气势,依然在上升。
金光不断,阵阵轰鸣。
悟道崖之上,新儒道的道法,一字一句被镌刻而上。
所有在场的人,在此刻都是屏息凝神。
脸庞之上,满是震撼之色。
这就是萧夫子的道?
天下读书人,竟然可以读书入道,到达这样的地步?
无论是那寒门学子,还是上阴学宫之人,此刻的内心皆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瞳孔震颤。
看着这悟道崖之上那一席黑衣的身影,满是震撼。
就在此刻。
众多学子身上金光闪烁。
一道道金色光柱冲天。
九天之上,星辰闪烁。
落下一片片光辉。
学子悟道,只在此刻。
“我悟了,我入道了!”
“我证得文位了,我能感知到浩然气了!”
一时间,众人学生的脸上,满是惊喜之色。
他们有的掏出随身带着的笔墨,在虚空中写下一首战诗。
顿时,杀伐之意浮现。
又有的,口吐圣人典言,虚空波动。
众人大喜。
从今以后,他们这些读书人,也不再是文弱书生。
萧长歌的笔墨还未停下。
这个时候,一股股气运凝聚。
朝着萧长歌身上涌来。
他乃是此道根基,此道气运,便可祝他突破。
他强,则此道昌盛!
今天传道,除了授业之意外,这凝聚读书人的气运,也是必要的一环。
上阴学宫大祭酒,眼含热泪。
双手合十过头顶。
朝着萧长歌的身影,重重的拜了下去。
“谢萧夫子,替我等学子开道!”
齐阳龙身为大祭酒,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心中的追求皆是大道。
此时此刻,他心中无比感恩。
由衷的敬佩萧长歌。
赵恺脸色有些僵硬,他还没从刚刚的震撼中缓过神来。
但是他已经隐隐有些明白,为什么他的大师傅韩貂丝,要这般紧张。
深吸一口气,赵恺似乎做了什么决定。
正此时。
又是一道身影出现在了悟道崖中。
无声无息,但是却让知晓他身份的所有人,感到无比震颤。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