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建康城内我为王

“听吩咐就好,现在不是献计献策的时候。”

对于李易安的建议,杨博选择了无视。

根基之地的营建,没人可以给他建议,即便给了建议,也不会符合杨博的心意。

斥责了不该开口的李易安之后,杨博驱马直奔府衙而去。

除了几处大的宅院,沿着主街看去,建康府城几乎就是白地。

府城的损失已经存在,想要改变需要的时间短不了。

对杨博而言,目前安顿好自己,才更重要一些。

上官悟所说府衙完好,也是相对而言的。

看着府衙空空如也的门洞,无窗无门的正堂,杨博知道,那几处大宅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样子。

宗弼劫掠之后,留下府衙,也并不是为了驻军所用。

只是因为府衙大多为砖石建筑,不是那么容易焚毁的。

正屋的瓦脊之上,数个没烧完的火把,就是宗弼无能为力的写照。

下马之后,大致转了一下府衙,原有的建筑基本完整。

只是有门窗的屋子不多,条件比起莫府山上的亭子,也好不了多少。

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府衙后面有个小花园,里面的轩榭齐整,倒是没遭到火焚。

算是给整个府衙留下了一片净土。

杨博伸手一指,这里就成了他未来的居所。

“太尉,给韩太尉的财货之中,有些门窗,职下再跑一趟?”

建康府城的样子,让岳飞有些愤慨,金兀术一行肆虐江南。

许多城池他都没有进去过,一座府城被糟蹋成如许模样,可惜了。

想到给韩世忠送去的财货,他这边也想缓和一下两个太尉之间的关系。

“不必了,送出去的东西,哪有再要回来的道理。

孛堇太一这几天就会过江,你且去应战。

记住面前的惨状,金贼不需俘获,头发不全的,一概割了首级,送去行在报功。

诸军之中,敢以百姓之首冒功者,整队连坐。

外来之军,敢以百姓首级冒功者,军中凡有官衔者一概诛杀,部曲筛选之后,驱散。

各处义军、乱匪,胆敢在建康府辖区劫掠者,一概诛绝之。

李娘子,上述条款差人刻字,立碑于建康各处的州县村镇,以后照此办理即可。

岳都统,你那边也是一样,杨夫子是文人,不会不教而诛。

但说了,就要执行,不管冒功、劫掠的是谁,照此办理就好。”

建康府城的凋敝惨状,让杨博心里起了怒火。

但这也给了他机会,最有效率的秩序,就是军管。

从汴梁迁十八万流民到江南地界,他靠的就是军管。

如今大权在握,建康府又是一片凋敝场景,最好的管理方式也是军管。

战乱之中,上无朝廷约束,下无属官掣肘。

杨博这个权知建康府的含金量,达到了历史最高。

一句话概括一下,就是建康府之内,他对所有人都有生杀予夺之权。

捉杀使、制置使、权知建康府,宰了韩世忠,只要理由说的过去,也就那么回事儿。

至于其他官绅,杜充如何?

前宰执杨博都说杀就杀,有李成跟在身边,什么豪绅地主、地方豪强。

以闹匪乱为名,杀不杀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纪律性,是维持秩序的必需。

执行一些严刑峻法,对于目前的建康府而言,也是必需的。

“太尉,此事可否暂缓?”

刚刚在城门挨了训斥的李易安,又不合时宜的开了口。

在她看来,杀义军、乱匪无碍,可杀宋军将领,就有些僭越了。

立碑杀人,这不是将证据交给朝廷了吗?

“岳都统以为呢?”

扫了一眼李易安,杨博知道无依无靠的大词人,这是铁了心跟随。

但这位也是读史读傻了。

史书只能当做故事看,真正的忠孝节义,那是要符合自身利益的。

纯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那这天下就没有完人、好人了。

以这样的标准读史,也读不出史书中的斑斑血泪。

“太尉所言甚是,如今江东离乱,不以军法处置,难以使江东在短时间之内安定。

如今已近春播之际,迁延时日,恐仲夏之时,就要饿殍遍地了。”

杨博的说法,岳飞举双手赞成。

他自宜兴而来,一路所见所闻,已经跟当年的汴梁附近差不多少。

春播延误,那仲夏之时必有粮荒。

一旦粮荒,江南各地必然义军、乱匪四起。

若被金贼戳得战机,可能就是另一场靖康离乱了。

“李娘子,有句话说得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此刻,江东地方要的不是仁义道德,而是要快速平靖。

按我之前说的,岳都统也要自壮丁之中,拣选合适的人手。

以你本部人马为锋矢,一边备战金贼援兵,一边平靖建康周边。”

军务,杨博不打算过多的参与,因为他并不擅长。

大概的规划给了,平靖地方,对岳爷而言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别说是岳爷、李成了,就是夯直的金二,做这个也是手到擒来的。

带领足够数量的壮丁一路横推一帮流民,没什么技术性可言。

大致安排之后,杨博赶走了想要一直跟随的岳爷。

如今威胁最大的就是孛堇太一部援军。

至于宗弼残军,有岳爷的轻骑牵着。

转头攻取建康府城,既不合兵法,也不合宗弼如今的处境。

威胁虽有,但也仅仅只是威胁而已。

如今建康府城周边,既有上官悟的万余人马,也有杨再兴的五千甲士。

算上金六郎的壮丁,三五万人可以参战。

金兀术得多想不开,才会攻击这样的城垣?

府衙比废墟强点有限,杨博安排金三娘带人收拾住处。

他也没在府衙多待,而是带着百余人的甲士,登上了建康城墙。

居高临下,杨博扫视整个建康府城。

与想象之中的一片白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除了府衙之外,与府衙对面的江宁县衙,也没遭受什么损失。

至于城内的民居,也就靠街的位置损失比较大,城区之内,还是留下很多建筑的。

看来,许多事情还是要亲眼见证一下的,听了上官悟所说。

杨博以为整个建康府城,真的变成了一片白地。

现在看来,城内最多三分之一的建筑受到了焚城波及,许多地方还算是完整的。

想想也是,如果一把火就能烧光整座城池,那攻城战就简单多了。

射进城内几支火箭,等着烧完进城就好了。

在城墙之上转了大半圈,对于自己的直属辖地,杨博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府衙居于北城,南城有秦淮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

东西门之间,就是行政跟民居之间的界线,可以作为主商业街来发展。

西水门之外,直面白鹭洲,大江跟秦淮河在西门不远处合股。

以东西门之间的大街,作为高档的商业街。

以秦淮河两岸,作为工商业街,秦淮河南岸作为居民区。

这样大致的划分一下,行政、居住、商业,就可以有序的展开了。

大致将自己的谋划说了出来,让李易安现场画图,看了看大概的图纸,杨博算是比较满意的。

“少安,莫府山下的壮丁,有不少是建康府居民,是否先安置他们?”

听到小夫子杨少安满嘴都是拓展街道,新建民居的话语。

李易安有些皱眉,建康府的人员只是逃难走了,并不是死绝了。

强据一城之地,在哪也是说不过去的。

“建康府城垣太小,之后需要扩建,待扩建之后,再安置他们就好。”

无视建康府原有的居民,杨博也是有原因的。

一旦涉及到了拆迁,古今就没有心平气和的。

想要规划建康府城,如今是最好的时机,至于说莫府山下的壮丁,他岂能不知底细?

从壮丁到女眷,几千建康府的人还是有的。

壮丁正在拣选之中,女眷也算是被看押在了莫府山下。

原物奉还,在杨博这边是不可能的。

生产资料的二次分配,比军管的作用还大。

如今的建康府周边,杨博只能视其为无主之地。

不然搞原物奉还,缺少人手不说,现有的人力,也很难拧成一股绳。

“少安,府城周边,许多田地都是寺产,你不会是也要一并收拢吧?”

望着城头身着锦袄,面容冷肃的杨博杨少安,李易安的心里有些战栗。

如此做事,只怕杨少安的权建康府也干不长的。

“如你所愿。”

建康府城,乃是周边大邑,在城墙之上扫视周边,寺庙的金顶,至少十数个。

如今的寺庙也是肥肉一块,田产无数还无须纳税,挣钱之后四下放贷,那日子过的可谓完美。

杨博要趁机搞二次分配,怎么可能放过这些寺产?

“官庄也在此列?”

寺产、官庄之上有弊政,这对李易安来说,也不是什么隐秘之事。

诟病寺产的政论,自前唐就有,佃农投效官绅,官绅投效佛寺,这也是由来已久的规矩。

其中利弊,李易安虽说不清楚,但知道里面肯定有利益的分配。

最直接的原因,无非避税而已。

官绅、地主、佛寺、佃农,一起组成了一个圈子,逃避理应上缴朝廷的赋税。

在家里,无论是父辈,还是之前的赵知府,都有过此类的言语。

但对此等事务,他们也都是讳莫如深。

如今杨少安还要再趟这潭浑水,李易安觉得有些不智。

“健康城内我为王!”

走上几步,杨博到了李易安身前,轻轻说了这么一句,代表自己态度的话。

李易安是见多识广的,有些建议发自本心。

杨博不忍拂了她的一片好心,将自己的态度直接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杨博继续站在城头扫视整个府城,根基就在此处。

想要有实力高声说话,除了李成、董平之流,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综合实力,单有金银是不够的。

渠道、金银、粮食、兵源,这些整合在一起,才叫做经济实力。

只有金银,那只是经济能力,是没有实力可言的。

从宋至清,白银大势是只进不出的,实力不成,只是因为没有将经济能力,整合成经济实力。

“少安,变法无下场的……”

望着意气风发的杨少安,李易安为之心折,也为之担忧。

无论是庆历新政还是王相公的变法,结果都不甚如人意。

再远就是商鞅了,车裂而死,变法新政无下场,这也是官场的共识。

但一代代的有识之士,都要去变法,都想要革除旧弊,可这事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到因为变法牵扯出的所谓元祐一党,李易安再次战栗。

面前的这位杨夫子,可比王相公要沉鸷的多。

灭金贼、杀杜充,这位可不是什么仁善君子。

现在口出‘建康城内我为王’,更是将他的跋扈说的清楚明白。

只怕杨夫子的变法,自己不会变商鞅,对立面的那些人多半是要变商鞅的。

压杀杜充,可能就是杨少安的示威之举。

“呵呵……

无下场才更有意思。

多活上一段时日,且看杨夫子无下场,还是那些文臣士大夫无下场。”

说笑着,杨博也露出了森森白牙,想要青史留名,是需要代价的。

如请客吃饭一般,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如今建康府城周边的人正在付出代价,或许官绅们失了利益。

但莫府山的流民多半不会吃亏的。

杨博也很清楚一点,传统的文臣士大夫,多数不会跟自己同一战壕的。

这就需要他在建康府做出一些变化,拉拢一批属于自己的文臣士大夫。

“果真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可惜我生的早了。”

落寞的看了一眼英气勃发的杨少安,李易安真心有些折服了。

若是能跟随这样一个人,叱咤风云,即便无下场也是极美的。

“土地造册、官吏的筛选,要同步进行。

建康府所属的各处州县,也要尽快纳入管辖。

该如何行文,我不清楚,你去办理。

征集一下吏员,还是有必要的。”

想到人手问题,杨博的气势一颓,许多事说说还行。

真要做起来,就是雄关漫道了。

一步步行进的规划,杨博这边是清楚的。

但怎么推进,是要具体的人员的。

十八万流民,以及宗弼部的壮丁、女眷,还有建康府周边的义军、乱匪。

真正的吏员、文人占比,是非常小的。

没有稳健的基础,单单自己在城头高呼独自为王,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小朝廷的赵苟爷,三言两语就能让他大好的头颅挂高竿。

可培养自己的势力,就要办学。

怎么去办学,杨博这边还没有很好的由头。

生硬的拣选孩童办学,只怕小朝廷那边会立刻叫停的。

望着脚下的根基之地,杨博挠了挠头。

想做一个有实力,可以高声说话的狗官,目前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