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好了鸡蛋,一家人欢快地用餐,吃得津津有味。
真晓却吃的不是那么有滋味,太淡了,这种食物她已经吃了好几个月,嘴巴里啥味都没有,她想撒点辣椒,家里没有,得买,家里没钱。
饭后,凌氏和女儿收拾餐桌,爷儿孙仨围着火盆喝茶。
真晓拿出自己做的花果茶和野花干野果干,弟弟立刻凑过来,一脸乖巧地看着姐姐。
“呵呵,真儿做的果干真好吃,这茶好喝,这花儿也能吃呢。”凌氏抓起一小撮花果茶放入竹茶杯中,再倒入开水。
陶佳文手握茶杯露出欣慰的笑容:“真儿什么都能做成吃的,咱们家不愁食物了。”
陶真晓不止摘野果,森林里那些花花绿绿的植物,芽尖、花瓣,她摘回来很多试吃,为家里存了不少干粮。
真晓捧着竹制茶杯,倒是不乐观了:“唉,还是得种菜,还要养家禽,爷,开年了得买鸡仔鸭仔了,我想吃肉。”
陶请福点点头:“快了,过两日把院子收拾起来,咱们自个再搭建一间小厨房、鸡舍,地也试着下……。”
陶佳文道:“我觉得还是先养一养地,不然那是白干活,咱们又没肥料……”
听父亲这么一说,真晓忙道:“咱们家的茅厕还没建呢,接下来得先挖茅厕。”
她强烈要求快快修整茅厕,家里现在的茅厕只是临时挖了个不大不小的坑,外面围几块简单的木板,之前忙,只能凑合,现在房子建起来了,该考虑茅厕了。
“行。”爷爷笑呵呵地答应孙女。
谁都不喜欢冷风吹屁股。
翌日,初一。
陶真晓起了个大早,她想上镇里瞧瞧,看能否搞点钱。
因为天太冷,分晓不想出门,陪母亲在家里烘火,姐姐给他留了功课,由母亲督促他练字。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真晓已经学会三字经,会背会写,还有日常用语的字,百家姓也会几十个字。
陶真晓的学习能力让沈家夸目相看,沈当家都真心夸赞过她,家里人更是夸赞不已。
每每这种时候,后面都少不得一句话,“可惜是个女子”。
真晓挑战自己,结束了沈家的教学,想自学,今日赶集,她就是打算找机会弄本书来看看。
天刚亮不久,陶佳文背着一麻袋物品,带着女儿出山去,天太冷了,当家的在家休息。
同上镇子的人有不少,出一次山,进一次镇,得花一天的时间,村民赶集时大都相邀约个时间一同去。
走路走了差不多两个时辰,村民到了镇里,约好回家的时间,便各自散去。
陶真晓看着父亲:“爹,咱们到哪儿摆摊处理这袋东西?”
她边说边望望环境,看哪儿适合。
天冷,但街上人可不少,看逛街的人的服饰,卫所里的夫人小姐出来了,商贩也比平日多,新风镇难得热闹,毕竟过年,今天可是初一。
看了积极的女儿一眼,陶佳文含笑道:“咱们去街尾吧,那里也是路人出入新风镇的必经之路。”
这里已经有好些人在摆摊,地方有点紧,再挤过去,与人磕磕碰碰的总会令人不太愉快。
真晓随父亲走到街尾,在一块相对干净的地面上摊开一张黑布,然后把袋子里的东西一一摆出来。
货物有真晓制作的花果茶、花果干、草药包,还有一捆削好的竹片。
花果茶已分拣好量,放入小拳头大小的布袋里,小布袋是真晓和母亲一针一线缝的,有五份。
花果干装在小竹篮里,里面垫着一张已枯黄的大叶,外面还包着一层布袋,能提起来,装扮还算精致。
果肉干只有两份,每份都装了很多,人头那么大的竹篮子都装满了。
草药包有五份,四份是驱虫草药,里面有艾草、薄荷等香料,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还有一份草药,是解毒的。
至于那把竹片,还不是商品,半成品都不算。
陶佳文蹲下来,拿起竹片编起来。
没错,这是现编灯笼。
过年了,这种小玩意还是挺有市场的,只要编得好看。
看父亲开始干活,真晓也不干等着。
街尾已有几个人在摆摊,时不时吆喝,有时也引来客人瞧了瞧。
因为贫穷,真晓抛开脸皮,站在自家摊子旁边,扯着嗓子喊:
“花果茶,花果茶,有花有果,又香又甜,美容养颜,开胃润肤!每份一文钱!”
“花果肉干,酸甜可口,开胃润肺,居家旅行必备之绝佳干粮!每份三文钱!”
“可驱虫可熏香的香包,蚊子不敢近身,还能安神有助于睡眠,每份一文钱!”
“现编灯笼,红红火火,每个两文钱!”
“解毒药包,鸩羽之毒,烂肠烂胃,解药我有!”
“这儿物美价廉,你买了不吃亏,你买了不上当,千万别错过了!”
确实是物美价廉,没办法,除了最后一份解毒草药,其他都是容易获得的东西,只要花时间去做,一点儿也不难,就是有点繁琐,只能卖这么便宜,只求卖得出去。
村里人是不会花钱买这些消遣小玩意,只能卖给小镇上的有钱人,军卫所的官老爷的家眷们。
只是,卫所当官的家眷们有钱买商铺里的好东西,小贩们只能寄托于小姐夫人们的心情了。
那份解毒草药,难得的不是草药,是解毒配方。
真晓前世有次生病去看中医,听医生跟人说过鸩毒的解毒之法。
之前进山找吃食,她看到鸩毒的解毒草药,便摘回家备着,以防万一。
今日出来卖货,真晓就一并带上了,或许有人买呢?
听女儿的吆喝,陶佳文抬头看了看女儿,笑了笑,又低头顾手中的活儿。
真晓喊了几遍,嗓子都有点疼了,这才回到父亲身边歇息。
陶佳文含笑抬头看了女儿一眼,试着劝道:“真儿,那什么解毒药咱要不还是收起来吧……”
村里人卖些解毒药是正常事,靠经验得出来的解药一般没问题,比如某些蛇毒的解药。
几代人住在山里,村民天天进山逛,时有被毒虫咬伤,久了,熟悉了一些常见的毒虫,自然而然也知道解毒的草药,即使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也能紧急处理,拖延时间找到大夫。
女儿卖的这个什么鸩毒解药,他没见过,鸩没见过,解药更不懂,女儿这不是乱卖嘛。
卖货自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