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种子

大鹅身上得到的大头菜,洋葱,杏鲍菇,南瓜,番茄,西瓜,土豆,青椒这些都要交给唐立冬,让他想办法过了明路变成种子。

有了这些,小园里应该可以种满了吧?

就是不知道,空间出产的个大水灵的青菜,种出来会不会也那么大个。

晚饭以后,唐立冬就回来了,还找了辆驴车送他。

这次他就是为了换粮去的,把身上的东西都换成了粮食。

他很幸运,碰到一个不差粮要买肉的人,那人用两斤细粮换一斤鹅肉,要是粗粮,能换五斤。唐立冬身上两只大鹅,足足有四十斤,还有各种青菜,那人全都要了。

唐立冬一次换了200斤的粗粮和二十多斤的细面。镇上离家里有七八公里的路,他一个人根本扛不了那么重的东西走回家,在镇子口找了辆驴车,讲好了两毛钱送他到家,看车上还有地方,他跟赶车老汉商量了一下,又买了点茄子苗,地瓜苗和辣椒苗一起运回来。

每年这个时候,镇子上卖苗的人非常多,一家挨着一家,附近村镇的人都会出来卖一点自己育好的苗换钱,今年真的不景气了,街上的人寥寥无几,卖苗的更是只剩一家。

小苗不大,一看就刚培育出来没几天,还不能讲价,茄子辣椒柿子苗一分钱一棵,南瓜西瓜两分钱,他都选了一些,装在驴车上。

回到家,大家听到老汉的吆喝,都出来帮着卸东西,他给赶车的老汉结了钱,就回屋看孩子去了。

“三丫,四儿,看我给你们带啥了?”唐立冬从兜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跟两个孩子显摆。

唐晓初正在炕上坐着,听见他的声音回头一看,就见唐立冬手上拿着一块包好的巴掌大的牛皮纸。

她接过来拆开一看,是几大块深棕色的糖块,这是麦芽糖

“小晨,来吃糖!”唐晓初捏起一块,喂给唐晓晨。糖一入口,唐晓晨就幸福的眯了眯眼睛。

真甜!

这孩子很少吃甜的,唯二的甜食都是唐晓初喂的甜甜圈和棒棒糖。

唐晓初自己也放嘴里一块,这个时候的糖没有那些工业糖精的味道,是很纯正的糖香气。

味道清甜又不齁人,她觉得好吃,又给俩人一人分了一块,剩下的还给了唐立冬。

“你吃一块,剩下的给哥哥姐姐们分了吧,吃多了我怕对小晨的牙不好。”

“我牙好着呢!”唐晓晨不愿意到嘴的糖拿去送人。

“听话,糖对牙齿不好,不能多吃!”唐晓初劝他。

“对,你喜欢吃爸爸下次还给你们买。爸这块不吃,给你留着。”唐立冬也接话到。

听他这么说,唐晓晨才作罢。

现在小家里已经有了一点积蓄,唐立冬每次出门都研究给两个孩子带点零食回来。

唐立冬带着他们去了主屋,拿出麦芽糖的时候收到了一家子小孩子的崇拜眼神,看的他哭笑不得,连连表示以后碰到了还给他们买。

一家子都是疼孩子的人,而且唐家以前的条件也没现在这么差,因此也没有大人出来扫兴地说太浪费钱别买了这种话。

一家子欢欢乐乐的分吃了几块麦芽糖,几个大人也都掰了块尝尝。

饭后唐爷爷就宣布了下场雨后就开始春耕的事。

大家都知道要辛苦很长一段时间了。

唐奶奶也说,今天开始家里一天两顿饭改成三顿饭。

“立冬带回了两百多斤粮食,明个儿开始咱家也早中晚三顿饭了,我交代他了,过几天再去买点粮食,几年饥荒都没事,别在春耕时倒下了,买粮这钱公中出了。”

“知道了娘!”一大家子都没有异意。

“三儿你们吃完饭就回去歇着吧,我们收拾就行,下午起来跟着挖坑,咱们把这些苗先种上。”

“知道了娘!”唐立冬答应到。

现在已经进入农历五月,东北的天气还没有那么热,下午两点多,唐立冬就爬起来开始干活了。

中午的时候唐晓初跟他说了种子的事,他说他来想办法,成就成,不成就留着吃也不亏。

一家人忙活了一下午,园子里四块地将将种了一半。

唐立冬跟唐奶奶说。

“娘,我之前拿回来的菜你留种了吗?”

“就土豆地瓜留了,其他的倒是没有。”唐奶奶也愁啊。

“我再弄点菜回来,你给看看哪个能留。”

“注意着点,别太打眼。”

“我知道。”

第二天,天不亮唐立冬就出门了,出去转了一圈,把满满一背篓的茄子,南瓜,番茄,西瓜,土豆,青椒,玉米背了回来。

唐奶奶看着这些东西,稀罕的直咧嘴。

“这个,这个,好好晒个几天,干一干,就能下地了,晚一点也没关系……”

唐立冬就在一边陪着笑,看他娘翻来翻去的念叨着。

以前家里日子还过得去,唐奶奶虽然是生活在农村,但是他们几个儿子都舍不得他娘干活,后来他们陆续成家了,他娘也开始做饭,打扫,喂鸡,什么活都得干了。

种子剥离出来,剩下的菜也没有浪费,全被唐奶奶分成几顿做了吃了。

一家人刚刚养出点气色,又下雨了,五月的天,下雨还是感觉凉丝丝的。

春雨贵如油,村里人的喜悦之情都摆在了脸上,有雨就有活路了。

雨过天晴的第二天,唐爷爷就召集了村民去村部开会,研究春耕的事,休息了一春天的喇叭响起来的时候,村里人陆续走出家门,集中在了大队门前。

唐爷爷安排好了家家户户的的工作地点,宣布了明天几点集合以后就散会了。

种子是去年剩下的,去年年头不好,虽然已经挑选个大饱满的种子留了,可是唐爷爷还是觉得不稳妥,自己去镇子找了领导两次,还去粮站找了,都没有结果。

各地形式都不好,拿不出好点的种子也正常。

没办法,只能把去年的种子先种下去试试。

村里的妇女,也被安排好了把育好的麦苗儿搬出来。

看着比每年都细弱的麦苗,大家都接二连三的叹气。

已经低产两年了,去年更是几乎绝收,能有种子留下都是万幸了,至于这苗行不行,还得种下去看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