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
拔枪,开枪,换枪,这一套动作就要练半天。
半天结束后,是枪械的组装课。
杨浩要求他们在半分钟内把枪组装好。
到了晚上,还要练习格斗。
至于枪法?那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有子弹,有枪,他们有的是时间练习。
现在,这些学生最需要的反而是更多辅助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包括,子弹的复装、步枪改狙击、瞄准镜的校准、炸药特别是雷管的制作,通信发报,还有野外生存···
杨浩是以特种兵小组和武工队工作内容作为对他们的培养目的。
至于这些人后面能活下来多少,他也没法保证。
他只能说,学到他的本事越多,那么活下来的机会也就越大!
射击训练的时候,杨浩按日本人的经验,先让他们打空包弹习惯火光和枪声。
然后打减装药,在近距离找准头,适应后坐力。
最后在一点一点的增加弹壳内的装药,让他们知道装药的不同对弹道的影响。
这些子弹全部打下来,已经是日本士兵的训练量了。
等到打全装药实弹的时候,直接让他们每个人都打上三百发,然后选择狙击手进行针对性培训。
剩下的,霰弹枪、冲锋枪···
无非就是“三枪”“CQB”以及战斗运动速射罢了。
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34年
杨浩来到了这个世界已经一年整。
现在,穿着一身冬季军装,带着一个师的骑兵驰骋在贺兰山东麓的平原上。
这次不是打日本人,而是陪同孙殿英打马家军。
33年10月,在察哈尔的孙殿英和冯玉祥因为领导权的问题发生龌龊,内斗不休。
为了分化瓦解,同时也是不愿意刺激日本人,光头佬任命孙殿英为“青海屯垦督办”,让他带部队去青海屯垦戍边。
青海那是马步芳的地盘,西北马家军把持地盘,残暴不仁,用人行事,专尚四同:一要同姓,即马,非马不喜;二要同族,即回,非回不亲;三要同河,即河州,非河不同;四要同教,即绿教,非教不信。
孙殿英要去青海,那就是去抢马家军的地盘和财产。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于是,马家军集团和孙殿英围绕着宁夏平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四马拒孙”战役。
杨浩在听到孙殿英发来的电报后,突然懊悔自己怎么忘了这个。
作为一个在西北生活了二十六年的汉人,杨浩太清楚马家军集团的祸害了。
这帮混蛋的后代或者说受到他们影响的人,哪怕在八十年后都还在祸害国家。
高考上对汉族搞逆向歧视,文化上搞去华夏化,渗透推广阿拉伯和沙特风格,经济上搞清真联营,思想上向着中东靠拢。
如果有机会灭掉这帮家伙,杨浩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轰!”“轰!”“轰!”“轰!”
四声巨大的爆炸在宁夏城想起。杨浩举起望远镜看去,那是城门被爆破的动静。
当时孙殿英像杨浩请教意见的时候,杨浩就直接告诉他,军事上学左宗棠,政治上学多隆阿。
为此,他从法国给孙殿英买来了16门155毫米的榴弹炮,专门用来攻城,还准备了50吨炸药用来爆破。
随后又通过军火走私商人,给他弄来了各种七九口径的重机枪1500挺,轻机枪4000挺,弹药100万发。
靠着这些武器,老孙先攻是石嘴子,再克平罗,现在已经开始攻打宁夏城了。
“师座!”手下来报告道“发现马家军主力!”
“在哪儿?!”
“王洪堡!”
“走!”
紧赶慢赶,杨浩带着一个师的骑兵,在一天后赶到了王洪堡。
双方一见面,马家军就对杨浩带领的独立骑兵师发起了进攻。
杨浩则是不紧不慢的和对方保持着距离,然后让部队拉开间距。
一挥手,几十辆奇怪的汽车从队伍里走出。
“哒哒哒哒哒···”架在车顶上的马克沁重机枪对着冲过来的马家军骑兵喷射出密集的子弹。
冲在最前面的骑兵纷纷中弹倒下。
后面的骑兵在马家军严刑峻法的逼迫下,仍然玩命的超前冲去。
“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
一百多挺机枪喷射的子弹好像高压水枪冲帅泥土一样,将马家军的骑兵扫射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