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朱桢也是镇定自若地解释道:
“父皇莫,贪官自然有其价值!”
“请容许儿臣细细道来。”
说着他更是当着众人的面,背起手开始侃侃而谈。
“父皇,您刚刚所说的一句话,孩儿是深以为然!”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
“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圣人出而黄河清。”
“可是黄河的水什么时候清过?”
“可见,这圣人的书是拿给人看的。”
“拿来办事却是百无一用!”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更是目瞪口呆!
可是细细一想,好像确实有那么些道理。
就连老朱此时也是眉头一皱。
缓缓地收起自己手中的戒尺。
“不错,这圣人的话大都是在哄骗老百姓!”
“真要是拿这些道理去治国平天下。”
“那绝对是等着掉坑里!”
说着他更看了自家大儿朱标一眼。
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
若咱的标儿能懂这些道理。
咱又何必如此操心?
而朱标听到自家老爹和六弟的这番话。
却是如遭雷击!此时一脸的难以置信!
他怎么都没想到,父皇竟然会说出如此荒唐的话来!
可一旁的朱桢却不等他出声反驳。
继续说道:“父皇所言极是!”
“正如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
“黄河之水亦是如此。”
“朝廷不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
“而这,便是父皇为什么罢黜胡惟庸、杀胡党的道理。”
“再反之,若长江一旦泛滥,朝廷也要治理。”
说着他更是话锋一转,语气坚定道:
“而且清官有时候比贪官更可恨!”
“毕竟,那些贪官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手脚不干净。”
“所以不敢大张旗鼓地为非作歹。”
“而清官却自以为清廉,所以无所不为。”
“刚愎自用懒政怠国,小则害人大则误国!”
“打个比方,若父皇当年立国之时。”
“知道胡惟庸今后会结党营私,您还会不会用他?”
这番出乎意料的提问,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而老朱本人则是听完眼睛一瞪!
然后张着嘴巴,却愣是吐不出一个字来。
毕竟,胡惟庸这个人虽说结党营私,虽说独断专权。
但归根结底,这个人还是颇有才干的。
否则,也不可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
至于为什么要对其赶尽杀绝。
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此人威胁到了皇权。
而对于老朱来说,这一点便是无法容忍!
不过,若是说再来一次,他绝对还是会用这个人。
毕竟,其他人能办的差事,胡惟庸能办好。
而胡惟庸能办的差事,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所以老朱此时嘴上虽然不说。
但脸上的表情,已经暴露内心的想法。
而且在众皇子看来,老爹的一言不发。
就已经是等于默认了朱桢的说法。
而若是按照这个思路,从经世利民角度来看。
似乎启用贪官反而更加节省成本?
这种逆向思维显然超出了众位皇子们的认知范畴。
使得他们在惊叹之余,也开始低声交流起来。
而作为太子的朱标,只觉得这个观点十分荒谬!
可一时间却又找不到反驳的道理。
经过短暂沉默之后,还是老朱率先回应道:
“小六子,你这明显是倒果为因!是诡辩!”
“并非所有的贪官都有才干。”
“同样的,廉洁之人也未定无能!”
听罢此言,朱桢却是微微一笑。
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一套是诡辩。
所以他也不着急反驳,而是继续说道:
“父皇所说自然有理。”
“那如果再加入一个客观条件。”
“清官干得好只能稳步升迁。”
“而贪官干得好,不仅平步青云而且还能大发横财。”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同样的官场环境下,父皇您觉得......”
“是贪官更追求政绩?还是清官更有报国的动力?”
一听这话,连阅人无数的朱元璋也不禁一时语塞!
确实,在多年的治国经验中他也深刻认识到。
无论是贪官也好,清官也罢。
其本身的才能往往并没有太大区别。
可是这世上,贪官永远比清官多。
或者说,只要是个有能力的官,绝对不会甘心于原地踏步。
而贪官为了往上爬,往往会比清官更加卖力地表现。
以争取在任上,做出更加漂亮的政绩。
这就像有些军队在攻城略地之时。
允许士卒在城破后肆意劫掠。
而这正是为了激发士卒的斗志!
同理可知,唯有提供足够大的诱惑。
才能激励官员去创造辉煌的政绩。
而见自家老爹无言反驳,朱桢也是接着论述下去:
“父皇,孩儿以为。”
“只要是个人,天生便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
“唯有当给予官员足够多的利益。”
“才会促使他们全心全力地为国效力。”
“进而产生卓越的成果造福于民。”
“只要官员能保证百姓不饿死,朝廷能收上税。”
“这人贪与不贪,我想没人会去在意。”
听到这里,周围的其他人纷纷陷入了沉默之中。
因为他们都知道,朱桢说的是事实。
一个官员再如何清廉。
如果治下百姓吃不上饭,朝廷又收不上赋税。
那国家要这个人来干嘛?
最后朱桢总结道:“所以基于以上论点,儿臣认为。”
“只要是能够切实履行职责,且取得显著政绩者。”
“即使存在一定的瑕疵也未尝不能容忍。”
“甚至有时候,这样有能力并且勤政为民的'贪官'。”
“可能比那些所谓的廉洁奉公之人。”
“更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朝廷的信任。”
说着朱桢也是顿了顿,继续道:
“再说了,评判一个的人才很简单。”
“但彻底考察其品格却非一日可成之事。”
“即使是圣明如父皇,也无法一眼就看出。”
“谁是两袖清风的好官,谁又是视财如命的贪吏吧?”
“既然如此,任用那些能治国安邦的人才,岂不更加明智?”
“比如汉初之陈平,宋初之赵普。”
“哪一个不是见钱眼开,心胸狭隘的小人?”
“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得到君主的信任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