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还在不断的上涨,已经达到六百文之高,可即便这样在冀州境内也休想购买到一粒粮食。
本以为三百文就是极限,可随着朝廷派来冀州的一些县令的运作,现在上涨到了六百文,六百文已经是天价,可手中有粮食的人依旧觉得这不是终点,粮价必然是还要继续上涨的。
谁让朝廷没粮呢!
朝廷的回复下来了,告诉张梁时机还不到。
朝廷认为既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那就必须玩一点大的,成功了,将会让天下所有的百姓安居乐业,至于失败?不可能存在!
别看世家把控着知识,可经济学他们知识略懂皮毛,而且他们对朝廷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不存在失败的可能!
不过,张梁觉得朝廷有些托大了,在一个州短时间内收网,会打世家们一个措手不及,可是不要忘记,有人收粮就有人卖粮!
人是贪婪的,可难道就没有人懂得知足,见好就收?
张梁觉得这种人是有的!
他们能在一斤三百文的时候就能够满足,这时候他们已经获利丰厚,身家足足翻了几十倍甚至一百倍,足够了。
但是朝廷想借此机会,让天下所有的百姓有粮吃,有耕地,他也只能想办法了。
茶饭不思的思考了两天,张梁想出来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拒绝其他州郡的粮食进入冀州,冀州的粮食也绝不允许流入其他州郡。
同样的,本州内,各个县城的粮食也不能进行流通。
信都的粮食不能进入曲梁,曲梁的粮食也不能今年入信都,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的世家套牢。
可这样做,大家面临的将是一个无粮可收的局面,最终可能会导致世家们互相进行收购,总会有一个或者几个世家从中赚取巨大的利益。
为了朝廷的大计,张梁是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于是,张梁上奏朝廷,让朝廷暂时给每个县城拨付一些粮食,再由县令们‘贪腐’,高价的出售给当地的世家。
这样一来,不用多久,一个月时间,这些粮食被消耗一空,县令们再张口和朝廷要粮,朝廷逼不得已,拨付赈灾款项和当地的世家收购粮食。
张梁的建议很快的送人朝廷,陈宫第一时间送到刘协手上。
之后,刘协便召集其他几位部堂进行商议。
把张梁的奏折传阅下去后,刘协问道:“你们怎么看?”
曹操看完,传阅给兵部尚书宋立人,然后啧啧道:“不得不说,这经济学院的学生就是说厉害,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让粮食暴涨至六百文,比起咱们长安的粮价高出一百倍!但不得不承认,这个经济学院的手段,非常之恶毒,让世家们贷款,去购买粮食,抬高粮价,最后让粮价一泻千里,亏的世家门血本无归,最终他们的土地和宅邸归属朝廷。”
刘协瞪了曹操一眼道:“说重点!”
“朝廷既然要把打击面覆盖整个国家的县城,这个学生的提议自然是好的,只有这样,才能让粮价继续抬高,也不至于让世家门乱了阵脚,还不可能有一条漏网之鱼,简直是完美。”
顿了一下,曹操又道:“一斤粮食六百文,一石粮是七十二贯,一万石粮食是七十二万贯!七十二万贯对于一个县城里一个世家来说可能是一笔巨款,可是一个县城怎么也能找出来十几二十个世家,这样一来,一万石根本不够他们分的,所以,一个县城至少得两万石粮食运送过去!根据派出去的一千人反馈回来的消息,受灾严重的地区有三百多个,轻一些的也有一百多,这就是五百多个县城,那就得一千多万石粮食运送过去。咱们有如此多的粮食吗?”
暂时代理户部尚书的侯进道:“曹尚书,去年户部一共存粮两千余万石,除去消耗,再加上今年的收成,户部还有一千八百余万石!其中一千三百万石的粮食是土豆和番薯,粟米和白米只有五百余万石!”
说完,侯进看着刘协道:“陛下,粮食是有,可还有草原,军队以及皇家系的各个企业,一下子全部运送出去,一旦朝廷储备粮不足,可能引起更大的恐慌啊。”
礼部尚书董承道:“是呀,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经济学院张梁的提议是要到了最后朝廷有粮,大量的粮食运送过去才能造成世家们的恐慌,只有这样,粮价才会一泻千里。若是后续没粮,那只能眼看着那些世家囤货居奇了!”
“所以呢?”刘协问道。
董承道:“陛下,朝廷上一次的决定步子迈的有些大了!臣以为,只在冀州一州实行就好了!想来如今冀州的粮价已经是全国瞩目,只要冀州的粮价一泻千里,其他地方必然产生恐慌,粮价必然下跌,虽说其他地方的世家不会受波及,但老臣以为,只要皇家学院的那些学生们肯把百姓放在心上,总是会找到解决土地集中的办法的!”
刘协想了想,董承说的也不无道理,自己确实有点操之过急了,叹了口气道:“那么,现在就收网?”
董承毫不犹豫道:“对,现在就收网!不用多,数十万石粮食运送至冀州,第一天拿出一万石出售,第二天两万石,第三天三万石,如此源源不断的出售,顺便再每日把粮食降价,那些世家们即便再不懂经济学,他们也一定会察觉到不对劲,如此一来,必然有人产生恐慌,只要产生了恐慌,那么他就会抛售。可是市面上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出售,谁会要他的?没人购买,这种恐慌就会继续扩大,他们之间必然会拼命的降价出售,最后,粮食最终会跌到一个合理的价格。这个时候,朝廷可以选择收购,也可以选择坐视不理,但无论如何,这时候,贷款买粮的世家们已经无法抽身了,他们无法还上贷款,他们的土地和宅邸通通都会被银行收回。其他地方见冀州如此,粮食的价格必然也会下跌到一个合理的价格,纵然会被长安要高出一些,但是总是能够让寻常百姓所接受,朝廷以工代赈的工钱,也足够他们养活父母妻儿了。”
见无人反对,刘协道:“既如此,那户部就从距离冀州最近的粮仓调运粮食去冀州吧!”
一车车的粮食伪装良好的进入刺史府驻地信都。
市面上有价无市的粮食,突然一家粮店挂出了牌子,出售一万石。
各地县城的世家们就一直在信都盯着,看到有粮出售,他们毫不犹豫的争抢一空。
第二天,粮店挂出两万石粮食的牌子,世家们继续哄抢。
第三天……
第四天……
每一天放出的粮食都要比前一天多一万石,但是价格却要比前一天每斤便宜二十文钱。
到了第八天,世家们终于发现不对劲了,这粮食怎么购买不空呢?
虽说大家是竞争对手,但是私下却是商量过的,谁都不允许卖粮。而且大家都不是傻子,既然最后朝廷会埋单,何必急于一时?
于是,有一些相对比较小的世家家主有些慌了,他偷偷的挂出牌子出售,一斤粮食四百三十文,可是信都卖粮的粮店直接挂出十万石的粮食,一斤粮食的价格只要三百文!
但是却没有人敢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