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原主也住这个房间,这里承载着她太多悲伤过往,甚至连生命最后一刻也是在这里度过。
房间很简陋,除了两张木板床就只有一个缺了腿的衣柜。
“小丽,趁大家还在上工,我们赶紧把东西收拾好,连坐几天火车身上都臭了,也该洗洗了。”
沈浅拿出手帕在脸上轻轻一擦,上面就是一道黑印,身上衣服也黏腻得难受。
要是能泡个热水澡就好了,但明显没那个条件。
“浅姐姐,我们屋里什么也没,是不是要去买些日用品?”
下乡时为了路上方便,李小丽除了一些吃的和穿的别的几乎没带。
沈浅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几件破衣服和两个馒头啥也没有,不过她倒一点不担心,如果没记错今天就可以发一笔横财,唉,还是等她拿到钱再去添置东西。
“小丽,很多东西只有县城供销社有卖,天色不早了今天先对付一晚,别的事明天再办。”
李小丽看了看天色也点头同意。
两人分工合作去井边打水轮流洗漱了一遍,又把脏衣服洗了,上工的知青才陆陆续续回来。
众知青见又来两人,男知青表现得很热情主动上前跟两人打招呼,一些女知青可能因为上工太累也没了交际的心思,在院子井边洗了一把脸,各自回房间休息。
因为两人第一天来,口粮这些也没准备,知青队长杨勇做主晚上这餐让两人和大家一起吃,等明天她们跟队上借了口粮再还回来。
“谢谢队长!”知青队长的体贴安排让两人好一阵感动,连连道谢。
沈浅和李小丽也不是那种没有眼力见的,知道大家上了一天工肯定累坏了,就自告奋勇去厨房做饭。
这个年代物资实在太匮乏,厨房有半袋白面和一袋玉米面粉,剩下就是一些常见的季节蔬菜外就没再有其他食物了。
灶台油罐里只有薄薄一层猪油,可以想象现在这个年代条件有多艰苦。
火车上,沈浅就有了打算,让她整天下地干活她是做不来的,只能想办法另辟蹊径,目前她能拿出手的就是厨艺。
穿书前她是国家一级厨师(国家职业一级)由她创办的“沈歌私房菜”开遍国内一二线城市,在她短短四十年人生中,曾担任过数十次国宴主厨,精通国内外各种菜系,自己创建的“沈歌”菜谱更是引得各派名厨争相学习。
厨艺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一部分,每一种食材、调料都已经刻在她基因中,可以轻易分辨出味道和属性……
此时就有一个可以展现厨艺的机会,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她必须一鸣惊人。
两人在厨房里忙碌,李小丽在灶堂前烧火,沈浅打算做二合面饺子。
各拿出几斤白面和玉米面粉倒在一起和匀,然后才开始倒水揉面。
揉面看似简单,想要揉出软糯又劲道的面团可是有技巧的,揉面的力度,顺序,水分比例都非常有讲究。
这对沈浅来说简直手到擒来,她一套揉面动作下来简直行云流水,面团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千变万化却又乖顺异常。
李小丽小嘴张成O型,没想到有人还能把揉面揉成花,“浅姐姐,你好厉害!”
沈浅笑笑一脸臭屁样,“这可是我的独门揉面法,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厉害!”
醒发面团时,沈浅又开始着手准备馅料,肉是不用想了,目前只有白菜馅。
沈浅动作很快,二十来分钟就准备好了馅料,等面醒发好,开始擀面皮包饺子,她手脚麻利,又有李小丽帮忙,很快就包了几百个饺子下锅煮了。
等知青们陆陆续续来到大厅,桌上已经摆了几盆冒着热气,香气扑鼻的饺子。
“今天竟然吃饺子……”
“好香,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我快要忍不住,迫不及待要开吃了。“
“……”
杨勇也没想到新来的知青厨艺了得,这饺子和国营饭店大厨做出来的都毫不逊色。
等人到齐,大家围坐在桌前开始吃饺子。
虽不是肉馅但味道一点不比肉馅差。
饺皮软糯Q弹,馅料鲜甜,一口咬下去满嘴爆汁,幸福感满满。
一个个吃得满嘴爆浆,嘴里咀嚼动作就没停过,几大盆饺子很快消下大半。
“王招娣什么意思,碗都快盛不下了,还往碗里装,你干脆连盆带锅吃算了!”
突然,一道怒声打破平静,众人纷纷停下动作寻声望去,说话的是个圆脸小姑娘名叫周倩,大家都喜欢叫她小辣椒,在知青院里她最看不惯就是王招娣。
众人齐刷刷又把目光投向王招娣,王招娣碗里饺子都快溢出了,可她还在拼命往碗里夹,就连手里上还不忘抓着两个往嘴里灌,腮帮塞得鼓鼓的。
“呜……”
被人突如其来落面子,王招娣满是雀斑的脸颊一阵青一阵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想辩解,嘴里塞得太满,只能发出呜呜声。
小辣椒可不惯着她,继续对她开炮,“王招娣那天交口粮你说你把粮食寄回家了,你口粮都没交,还吃那么多,咋不撑死你!”
王招娣又气又急,半天才把嘴里的饺子吞下,气急败坏指着周倩骂,“周倩关你什么事,我又没说不给口粮,就是晚一些给而已,你有必要抓着不放!”
“哼,王招娣你自己是什么人你还不了解,既然那么大方,就先把去年欠的两个月口粮先拿来吧!”
“你……我不想跟你说那么多,我不吃了!”
说着,王招娣就抱着碗,气呼呼转身出了大厅。
等她一走,众人又开始埋头吃饭,对刚刚发生事视而不见,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几乎三两天都就会上演一次,众人都已经免疫了。
沈浅刚刚一直在观察王招娣,她对这人很好奇,毕竟原主的死有他一份功劳。
书里,也有对这个人的描写,而且还可以说她是压死原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书里有写,高考恢复那一年,原主参加了高考,考上了京都学校,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