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香江大市场

“老板,又有人来闹事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跑过来。

“国内来的人也有这么年轻?”江奕的印象里,江守义带来的都是50、60后才对,还有少数几个40后。

江守义打发人和当地聘请的保安一起去处理了。才跟江奕聊了一下:“咱们市场里也有一些大学生打打零工,现在学校里的补贴不够用。”

刚刚来报告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有。

江奕担心的事情还是发声了,整个苏联都将华国来的“倒爷”拉黑,很多宾馆甚至直接拒绝持有“因私护照”的华国人入住。

“不是让你们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嘛?”

江守义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真要是咱们卖的也就认了。他们拿来的都是从那些‘倒爷’手里买的,老毛子也分不出咱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来闹事的动静还不小,刚才派出去的人竟然没拦住,五六个人拿着衣服就闯进来了。

“让他们过来吧,小李你再叫三个保安过来。”

大声喧哗的人到了,手里的羽绒服往地上一扔就开始大声叫着。小李过来解释着,原来他们非说这些衣服是这里买的。

“让那个学生带他们中的一个人去找一下他们是从哪里取的货。咱们比一比。”江守义也懒得动弹,就在这里等着。

没想到还真的有形状相似的羽绒服。江守义拿过来以后,询问着其他几个人,那些人都在点头。

“拿杯水来,”江守义把清水就向羽绒服泼了过去,然后交给几个来闹事的,“你们看看吧。”

羽绒服丝毫没有问题,和那些闹事的拿的羽绒服颜色完全不同。后者手里的羽绒服开缝、掉色非常严重,掉出来的一些也是鸭毛而不是羽绒。

“你们要是不相信,可以再去找找,但是如果发现不是这种假货,你们就要买回去才行。”

那些人终于走了,估计原来也是心虚。

“这些假冒伪劣有七八成都是从燕京那边的一个什么‘粤省村’买来的,都是坑人的。再这么下去,华国人在莫斯科就要人见人恨了。”江守义在这里待了一年多,现在看到这个样子,心里也是无助。

还真是忽略了这一点。江奕只想到从企业层面控制质量,忘记了这些“倒爷”个人的能量。真是“百密必有一疏”。

“你们不是已经改国籍了吗?”

“没用,那些人才不管这些呢。这个市场的牌子不就是‘华城大市场’嘛,人家就认这个。以后再这么下去,我们也只能撤了。现在收了这么多企业,安排这些人也够了。”

江奕暂时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

看到那个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却想到了一些事情。

“爸,我想去这个学校看看。”

刘连秀不想去。江奕有些生气了:“你们以后要是没几个文化人在这里看着,过不了几年就干不下去了。”

正好江守义也想去看看,刘连秀这才不情不愿地跟着一起去了。

果然是苏联式风格,建筑就是够大、够严肃,横平竖直地。主楼前的广场上不少雕像,大厅里悬挂着画像,让人能够感受到苏联人对于艺术的热爱。

江奕对这些也不太感冒,他更想了解一下这些留学生的情况。

“我是国家教委派过来的公费留学生,去年就来了,学东欧区域历史的。”大学生经常去大市场帮忙,跟其他人也熟悉了。

“你们在这里的生活费是国家教委统一发的?”

“学校里发2700卢布一个月,国家教委30美元。”

江奕心算了一下:“还真不算多,够不够用呢?”

大学生一听这个就来劲了:“这还是刚刚提高之后的呢。以前学校里才给700卢布出头,有学长说他们那时候才560卢布。国家教委以前也只给发20卢布。”

按照现在的黑市汇率,也就是10美元+30美元,怪不得需要打零工。

“真不知道罗沙国在华留学生是怎么过的?要是按照卢布发钱的话,估计一个月都过不去。”江奕不由得感叹。

现在发钱都是按照官方汇率,有几个能按照这个汇率拿到美元的?

谁知道江奕这句话让大学生立马就爆发了:“他们才不是呢,在华国不要太舒服。他们的本科留学生的生活费都是教授月工资的两倍,研究生就是我们学校教授月工资的三倍。他们能省下不少钱,还能补贴家里呢。”

九十年代初是教授收入最低的时候,不管是绝对还是想相对。有燕大的教授晒出来过,月工资不包括补贴的话,只有200块钱。

所以那时候最不受欢迎的职业就是“大学老师和教授”,以至于邻国扶桑警告华国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华国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

“呵呵,我们是礼仪之邦吧,总是对待客人要优于自家人。”江奕也不想多说了,几千年的传统都是这样,还能怎么滴?

“罗沙国可不是这样。第一个发的就是本国学生,要是钱不够,你们这些外国留学生就只能过几天、等有钱了再来领。”

还好到了午餐时间,大家正好体会一下莫斯科大学的餐厅。

正好人多,大学生就把餐厅里的每样都买过来给大家尝尝。

江奕趁机打量了一下这个建筑。没想到一个食堂也是这么高大宽敞,挂着一个大吊灯,华国的大学食堂里从来没有这样的奢侈,果然是有大国的底子在。

“这边的人吃饭没有咱们国家那么丰富,基本上是必备土豆、必有奶酪,其他的就是炸糕、饼、洋白菜了,饮料也比较有特色。”

“这一餐大概多少钱?”江奕又在关心大家的开支问题。

“不到300卢布。”

六个人,人均不到50卢布,一日三餐差不多就是一百二三十卢布。学校发的生活费仅仅支付餐饮也不够。

看出了江奕的疑虑,大学生也郁闷地说:“有的同学干脆就是早餐也不吃了,这样就够了。”

晚上读书晚一些,多睡会儿,可不就把早餐挨过去了么?

怪不得这些留学生就没有一个胖子。

刘连秀也动了恻隐之心:“有机会回国的时候,让你妈妈多给补补。”

刘连秀不提这个还好,这一说竟然把大学生弄得眼圈都红了:“我们这些学生好像就没有中间回国的,都是来一次、回一次。路费太贵了。”

“不就是60美元吗?从燕京到莫斯科的通票,”江守义手下不少都是这个途径过来的,“哦,好像还要加两成手续费。”

“老板您说的是从旅行社手里难道的票价。我们都拿不到,都是转手好几次的,拿到手差不多都要200美元了。”

200美元按照华国黑市就是2000元人民币,小城市一年的工资收入了。

难怪这些人都不敢回去,一来一回可就是两年的工资收入了。

“如果这样的话,那些倒爷怎么赚钱?”江奕想起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我听说他们都是找一些没有太多行李的乘客帮忙带货,要不然一个人带30公斤也赚不到什么钱。”

一顿饭吃得大家都有些沉重。

“你们毕业后能不能留在这里工作?”江奕操心完大家的肚子,又开始关心大家的位子。

“跟国家教委签的协议,是要回去至少工作两年以后才能再出国的。不然就要偿还这几年留学的培养费。”

“那就偿还呗,反正也没有多少钱。”江奕轻飘飘一句话,把大学生惊呆了。

“没关系,江奕说得都算数。他妈妈是董事长,还怕不认账?”江守义安慰着他。

“其实大家也不太想回去,国内现在也不景气,听说很多人都从体制内出来了。现在能出个国太不容易了,有机会的话,很多人也会考虑的。”

江奕心里有底了。

他一到莫斯科就听说了,如果把一个人从燕京护送到莫斯科,可以拿到3万元的中介费。

回去后,江奕就开始和江守义商量这件事。

“爸、妈,这边的新情况这么多,要换一个思路了,要不然人心不稳、队伍不好带。”

“还能有什么办法?待遇已经够高的了。”刘连秀刚刚抱怨过,国内也就是200块钱的工资,跑到这里包吃住还要给五六百。

更何况现在出国的机会本身就很金贵。

“需要有一些长期的福利待遇才行,单凭工资留不住人,他们很快就单干了。”

“华城大市场已经给了大家一些股份,房子也都给不少人住了。”江守义也没觉得有太大必要。

“房子现在分出去多少了?”江奕没想到江守义还真是能够实施下去。

“不多,也就十来个人把家里人接过来了,房子也小,四五十平。在这里都卖不出价来,给了也就给了。大部分人都害怕,不敢来。要是娶了这边老婆的,统一都没给房子。他们都是住女人那里。”

“这里的房子多少钱一套?”江奕隐约记得莫斯科曾经冲顶全球最高房价城市的荣誉。

石油从20美元一桶涨到一百三四十美元一桶,造就了多少富人?而且都喜欢扎堆莫斯科,价格能不高吗?

“像这种四五十平的房子,也就是五六十万卢布。”

“你记错了吧?四五十平的房子,不到2000美元?”过几年这些钱连一个平方都买不到吧?

江守义把江晓勇叫了进来,再次确认了一下,还真的是这个价位。

发财了!

“爸,现在总共有多少房子?”

“连盖到租,差不多200来套。大部分都是三到四个人一间,年龄大的就是两个人一间。家人在的就是一家人一套。”

江奕脑海里马上计划成型:“把那些租的房子尽量买下来。你不是收购了斯莫伦斯基的莫斯科三号房地产企业嘛,以后建的房子都自己留着,多余的对外出租。”

然后他转向刘连秀:“你不是刚来不熟悉情况嘛,短期就招呼那些妇女们一起,专门出租房子。华城大市场的人都提高工资,然后用租金的名义收回去。”

“要是这样的话,有人可能就出去住了。不过这也会赶走那些娶了本地人还占一个床位的。”

还好发现得早,否则以后权属可就不清晰了。

“一年内能不能上千套房?离克宫越近越好!”

“要那么多干什么?现在这里买个钢筋、水泥和钉子都要找关系,可麻烦了。”

“麻烦点儿也没什么,以后能赚大钱。现在房价这么低,肯定是短期的。估计以后每年都能翻番。”江奕先把饼子画大,才能让江守义两口子上心。

其实何止翻番?而是真的一两百倍的涨。

江守义对江奕的眼光可是绝对的信任。他很快就说服了自己:“那行啊,以后就让晓勇去把这些房子建起来,让你妈多操心操心收租子吧。”

渠道都是畅通的,只是愿不愿意惹这些麻烦。一旦能够覆盖这些走关系的成本,那就没问题了。

“我看路边很多屋子都是空的,夜里也是黑灯瞎火的,是不是没人住的?”一听到自己要当收租婆,刘连秀的精神头就上来了。

“这边的老旧房子可多了,有的单位也不管,人们自己又不会修,慢慢地那些人就换地方去住了。”

还真是守着金山不懂挖矿啊!

“爸,你去把这些房子都买过来,改造一下不就行了?一定要拿到产权的才行。这些老房子占的位置都是最好的,以后涨得最多。”江奕似乎看到了燕京四合院的翻版。

“这些也太多了吧?哪条街上没几个这样的破房?”江守义有些担心了,工作量太大。

“现在华城大市场有30%的人其实是闲着的,让那些没有技术的都来干这个。有技术的、又能信得过的人,安排一些去那些参股的罗沙国企业当董事,先是为企业打开销路,再慢慢渗透进去。这些人也要给一定的股份。让他们彻底地融入本地。”

“他们也没有什么门路,还没有本地人熟呢!”江守义了解这些人,他觉得在这件事情上自己肯定是最有发言权。

“他们身后是十几家华城大市场呀,还有华国、香江支持。”

“这倒是。现在参股的都是小商品、吃穿用的、喝的酒,骑的自行车和摩托,唉,反正是杂得很。”江守义这下子可信服了。

刘连秀看着两人的样子,就是笑得不行:“你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见你有这么好的想法,还是我儿子厉害吧?”

“你儿子!前两天还口口声声说是‘我儿子’呢。有了好事你就要回去了?”

刘连秀才不理他这个茬,气话还算数?

“小奕,现在华城大市场也经常有人闹事,你教教你爸!”

“这个简单,改名‘香江大市场’就万事大吉了。”欧洲人都是把香江当场欧洲文化的延续,认同感杠杠滴。

这下子又轮到江守义惊呆了:“我也想过改名,可是大家觉得是叛国。改成‘香江’还真的能让大家接受了。”

估计原来想改名本地化的名字,好几百华国人肯定不干呐!

刘连秀给了他一个白眼。

“还有就是这些华国的留学生,如果要偿还两三年培养费的话,其实一个月20-30美元根本不算多,一两千卢布就更少了,两三年的培养费差不多1000美元。”

江奕提出的“代付培养费”模式在九十年代的华国也很流行。这时候华国的很多大学都是各个部委的,如果大学毕业生不在本部委下属单位工作,需要交纳数千元“转系统费”,普遍的是五六千元。

“我看也不算多,他们回去了也捞不着好。大不了让他们以后慢慢还呗。”刘连秀看到了留学生的拮据,这时候也想帮帮他们。

“这样也行。他们回国倒真的不是好时候,留在这里给咱们的帮助可大了。这些人都是首都的名牌大学出来的,在莫斯科也都是好学校培养。值得!”江守义也同意了,难得有三个人这么一致的时候。

“改名‘香江大市场’以后,这里要成为华国技术、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聚集地。这些大学生可都是宝贝,以后要是做投资,也只能靠他们。”江奕脑海里那个概念又蹦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