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郑春芳受阻

过了正月初五,春节就算过去了。按照本地的习俗,可以出远门了。

这一次一下子就要走掉两个人。首先是江晓薇要去海航,陈董也“知人善任”,把她放在了财务部,让刚刚考过会计科目的江晓薇心里痒痒地。

“二叔,部门负责人让我问一下今年上半年的假期从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合适。”

“部门负责人是谁?”

“我还没见过,她打电话的时候跟我说的,让我问问你。”

江晓薇这一句话让江奕哑然失笑:她得是多想逃离孙丽娟和江奕,才会这么早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虽然年龄只相差一岁,可是江奕早就形成了长辈的自觉,也就没有在意:“你去跟他说:今年3月份开始就是海南旅游的淡季,到时候我们会给海南组织人去旅游,让他们做好优惠票价的准备。”

“你怎么知道3月份是旅游淡季?即使给他们放假,他们也不一定愿意去海南呀?”江晓薇见识过江奕忽悠人,现在看到他眼皮子都没眨一下,顺嘴就说出一串,肯定是随便把自己打发了,心里就很是不乐意。

看来最近逼着她学办公软件和会计课程,让她起了逆反心理。江奕能饶她,一旁忙活着的孙丽娟可没这么大的耐心,一巴掌就甩了过去:“我看你是找打,要不是小奕,你哪儿有这个机会?”

江晓薇早就瞄着孙丽娟不善的脸色,一扭腰就闪开了自己妈妈的“五指山”。只是没想到江晓薇这次是铁了心地要反抗,连自己妈妈的意志也敢忤逆:“是啊,要不是二叔,我这几个月还能这么昏天黑地、没日没夜地看书?哼!”

“既然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那就好好看看这个。”江奕也曾经逆反过,也曾经讨厌过那些给自己布置任务的长辈,这时候他看着黑瘦的侄女,在头疼之外还有一份内疚。

他们的路本不至于这么辛苦,只是有了自己才被动地跟着走上了另一条路,这里面没有考虑他们的选择。

江晓薇接过了江奕递过来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海南发展思路”标题。其中江奕指给她的地方就是“海南的气候”。

上面写得很清楚:海南的三月为旱季,多晴天。三月平均温度是19-26,可以穿衬衫、牛仔衣、九分裤、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海南光照充足,日晒强烈,即使在春天的3月份,依旧要注意做好防晒。

原来二叔的一切决策都有依据。举手投足间释放的言语,看似云淡风轻,其实背后做了大量工作,像是台上唱大戏的那种“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再想想他房间里大量的书籍,很大一部分都是外语的,而自己就只有那么少数几本考试比备教材,就已经读地那么辛苦了。

这个时候她才突然想起来:二叔的房间里虽然书籍那么多,可是竟然没有一本、诗歌和散文等“消遣类”的书,跟自己那个小小书架形成了极大的反衬。

原来他不是不辛苦,只是他没有怨天尤人,只是默默地在坐着功课。

看着她不说话,江奕知道她这次切实受到了教育,便也不再逼她:“海南有这么好的气候,我们还打算把青年职工的婚假延长一个星期,海航配合机票优惠,再有婚纱摄影打折券等组合拳出来,这样三板斧下来,肯定能有很多人愿意去海南。

“另外,海南当地的职工也有具体的针对性计划,你要跟张晓蕾、郑春芳等人多联系,比如可以集中在机票优惠期推出职工轮休和探亲计划。到海南工作的异地员工本就可以享受更多假期,至于能不能为你所用,就看你跟张晓蕾、郑春芳等人的沟通力度了。”

“小薇,你二叔给你说的这些,你先不要多告诉别人,一个办公室里的人可都是你的敌人,你要自己在需要表现的时候再拿出来。你二叔说的张晓蕾、郑春芳,你可要多来往。”孙丽娟听出了江奕的“指点”味道,担心这个死妮子没心眼、随随便便就把这些东西告诉别人了。

江晓薇再傻也明白了。江奕这是给了自己两个锦囊妙计,让自己今后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作为杀手锏。自己在平时平常则可以积蓄力量,长期蛰伏。

江奕看到江晓薇逐渐进入状态,不再是刚才那么使性子,也就不妨多教导她一下:“你这次去了海航,一定要注意隐藏身份,要从基层开始干起。否则所有人都宠着你让着你、让你无法真正学习思考,你就永远看不到决策的依据,最终无法真正成长。”

江晓薇大概知道了江奕的意图,语气上也放缓了不少:“要是他们给了我一个轻松的职位,或者让我管人怎么办?”

毕竟是务农出身,懂得有汗水才有收获的道理,不是那种投机心理很重的一类人。

“如果职位比较轻松,你就主动学习、长长见识;如果一开始就让你当一个小领导,你就说很多东西还不懂。当然,你要是只想玩几年,那就另当别论。”

江晓薇还没表态,孙丽娟一听江奕的口风就急了:“你要是想玩,那就别去海南了,在任城好好待着算了,正好这里的一摊也缺一个自家人看着。”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江奕要的是能独当一面的人,不是无足轻重的闲人。真要轻松享受人生,犯不着让他们学习这么多、还要费心费力地给他们设计今后的定位。

“我知道了,正好郑阿姨···郑奶奶也去海南。我想跟她一起走,正好在路上多问问她。”

郑春芳是江奕的长辈,到了江晓薇这一辈还真的叫奶奶,只是她这么叫出来让人感觉有种莫名地喜感。

“郑春芳是外姓,根据年龄称呼就行了。”幸好她没有当着郑春芳的面叫出来,要不然后者还真的不知道怎么抓狂呢:“郑春芳还要交接一段时间,你自己先去熟悉一下吧。”

“就是啊,也不能事事都烦你那个郑阿姨,你先去熟悉一下海南,到时候也给她帮帮忙。别的不行,以后带着她看看风景也行。”孙丽娟又代自己女儿决定了,也不考虑一下江晓薇的表情。

郑春芳的确是要推迟一段时间,而且她能不能前往海南还是未知。

任城电视台那边不放人,郑春芳招了一把手任台长两次都没成功,这次再去也是心惊胆战地。

果然,刚进了办公室,郑春芳还没开口,任台长就是一摆手:“郑主任,事不过三,我的意见没有变,你先回去吧。”

“任台长,整个春节我都在想这事,确实已经想好了。”

“无论如何不行,老刘来了不管用,老于说情也不好使。郑春芳,以后我不希望再听到这件事情。”任台长说到激动的时候,手指都不停地摁着自己的一侧太阳穴,仿佛再不施加点压力右侧的太阳穴就会突突地跳出来一样。

老刘是地方利税大户的高管,老于是省台的常任副台长,两人在任城的影响力可都不小。他们说话都不管用,看来任台长也是打算硬拼到底了。

也难怪他着急,郑春芳可是典型的多元组合。有郑春芳坐镇,任台长这几年可谓如鱼得水。这个女人心思细腻、从不给台里惹麻烦,家境好、没有大的追求,老刘还能时不时地给台里一些帮助。更难得的是她儿子是江老板的同学和好朋友,台里的广告基本都不用任台长担心。

现在,一个滋润的春节刚过,郑春芳就提出要辞职南下海南,这如何能让他不着急?

“任台,我的年龄也不小了,这也算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以后要是过了五十,想尝试一下新行业都没机会了。”其实离开任视不是郑春芳的原创主意,她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句话,说服力不强。

“春芳,不是我说你。你我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还能有几年好干的?你家刘伟也到结婚生子的年龄了吧,现在你就已经到了‘稳定大于一切’的时候,你还掺和这些小年轻的事情干嘛?”任台长看出了郑春芳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决,估计自己再强化一下攻势就能让她再退几步:“再说了,海南那边是什么样的,你还不知道?至少这几年,那里就是个坑啊。”

“家伟这些年也成长起来了,台里的年轻人···”

“别提他了,还傻着呢。”任台长对郑春芳的副手贺家伟很了解,哪儿有郑春芳这种满把王炸却又没那么多想法的人好使?

没看到郑春芳当年连新闻部一把手都不想当?只懂干活、不求回报和升迁的下属,到哪儿能找到?

郑春芳卡壳了,江奕最难受。

“江奕,要不然你去跟任台长说一下?你跟市里张书记这么熟,省里也能说得上话。”

解铃还须系铃人,江奕应该是郑春芳出走的始作俑者,找江奕出面也说得过去。

“我明天就要回燕京了,时间上来不及。”总不能大晚上的把任台长从家里拉出来,江奕头大了。

“或者就让影视那边来公关也行,任台长一直想在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方面有些建树,年前还说起鲁视的电视剧和动画片呢,要大家群策群力。”

一个市级电视台要想进军影视行业确实有些勉强,毕竟受众在那里摆着呢。

“那就让李君灿去想想办法吧。”江奕最终还是打消了自己亲自出马的想法,市级电视台确实也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

李君灿听到郑春芳的问题,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内地的人才交流果然是太初级了,在香江这种事不要太多。

看我的!

第二天上午,她就和韩玉喜一起杀到了任城电视台,就连提前约的动作都没有做。

“这样会不会让台长觉得不够重视?”郑春芳看到势单力薄的两个人,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在她看来,江奕要是没有时间来,起码也该让大管家韩成斌来一趟才能代表江奕家。

“不会,这样只会让任城台更加敬重你。”李君灿微微一笑,这个方面自己最在行。

电视台这种看关系的地方,看到郑春芳更多地是看她后面站着的是谁。后面的人越是谱大,郑春芳的面子才会更大。

市级台能够对接影视条线就已经足够面子了。

“任台长,真不好意思,江老板去燕京了,委托我们来跟您解释一下。”韩厂长对于体制内的一套也很熟,一个“去燕京”就够吓人的了。

谁能知道人家老板去燕京是读书了?

还别说,韩厂长背后可是有这省里的关系,李君灿更是来自香江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由不得任台长不重视。

一阵寒暄过后,李君灿没有赤裸裸地刀兵相见,而是递给了任台长两本书:“任台长,这是我们挑选的两个家庭喜剧,准备跟省级或者较大的地级市合作拍摄电视剧。”

经过两届文学奖沉淀,李君灿手里握着一批等待进一步开发衍生产品,想要什么都可以随便选。

任台长看了一眼郑春芳,这还没同意她离职呢,就已经把自己的底给透出去了。本来想做个样子骂郑春芳几句,可是他那诚实的双手已经迫不及待地把那两本书接了过来。

“这些好像是写的近几年普通家庭遭遇的一些俗事吧?”

“任台长果然是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李君灿的“高帽工程”顺利开张,脸都不带变红的:“第一本获奖描写的是知青子女在齐鲁省的遭遇,第二本是描述一个南方女人在冀省的生活,她们都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里面遇到的故事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都是外地的女人,而且发生地也不是任城,怕是···我们地级市的电视台毕竟受众面都是本地人。”任台长眼红是挺眼红的,可是这两本的背景毕竟和本地不同。

韩厂长对任台长的顾虑是门清,可是在他看来一点儿问题都不存在:“任台长,齐鲁省不就是胶东半岛和咱们鲁南两个文化圈?冀省的人跟咱们这里的人讲话口音都差不多。”

“是啊,任台长,现在各省都在推出一些本地话版本的电视剧,比如辽视的《东北一家人》就有一股东北大碴子味,还有申视的《孽债》就是用沪语,收视率都是当地第一。”

李君灿这句话可算是说到了任台长的心里去了。他左边翻一翻第一本,右边瞄一瞄第二本,每一本都舍不得:“唉呀,两个都挺好,真让人挑花了眼。”

只是两全其美确实太难了。

“任台长,我听说咱们任城这边的人,兄弟姐妹都挺多的。”李君灿看到任台长的姿态,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当然,我说的是计划生育以前的情况。”

“这倒是,齐鲁人讲究多子多福,其实不只是齐鲁省,旁边的徽省、豫省和苏北也差不多。都是一个文化圈里的。”

“要是这样的话,我倒是觉得可以把两个故事都揉在一起,两对夫妻之间还可以产生一些碰撞。干脆这个电视剧就叫《二加二大于四》。”

“这样也行?”任台长是做新闻出身,对于电视剧的套路还不是太懂,只是被人捅破了窗户纸以后,就觉得这个真是太棒了:“任城这里的家庭有两个儿子的不少,要是农村的话,三个儿子都不低。两个儿子建立的家庭,一个儿媳妇是燕京来的,可以带来一些首都的信息,一个儿媳妇是申城知青,可以发挥一下‘小气’的传统。”

他越说越来劲,简直爱死这个想法了。

这时候再看向郑春芳的眼神可就不一样了。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如果这次合作能够成功,以后还可以将电视剧销售给整个中原官话区,那可是横跨鲁南、皖北、大半个豫省和苏北的大区域,人口超过1亿,饮食和文化也相似,连配音都省了。

“任台长高见!”韩厂长及时地送出了第二顶高帽子:“要是在彭城和兰陵播出了,他们以后就要说咱们是凝聚了淮海经济区的向心力了。”

三地市现在都在暗暗较劲,想要成为淮海经济区的带头大哥。任城要是能够在电视剧这种最容易号召大众百姓的领域有所建树,肯定能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那时候的任城电视台可就不一般了。

“我们原来的计划是先拍60集试水,如果任台长的创意能够实现,估计能够超过100集,那是响当当的大制作了。”

任台长笑得合不拢嘴,现在都不好意思再拉下脸来说说郑春芳的事情了:“”都是你们的建议好,我看名字也不用那么文气,粤省的《外来妹》这么受欢迎,我们就叫《外来媳妇》好了。”

郑春芳心里也暗暗称奇。没想到自己的事情提都没提,这事情就解决了。

江奕也被李君灿的沟通情况惊喜不已。

他没想到,那个传奇的家长里短电视剧竟然可以在任城这边出现了。纵横二十年,长达4000多集却依然没有剧终,这可是一个大IP呀。

他想了想,告诉李君灿:“两个儿子太少了,再加一个。以后就是一个燕京背景的儿媳妇,负责风清气正的一对;一个有申城背景的儿媳妇,负责斤斤计较和搞笑;再一个东北或者西北背景的儿媳妇吧,最好是有大中专学历的,负责带进来一些新鲜知识。”

“这个没问题,只是这样挑选原生家庭就比较困难了。”

“没什么,任城找不到,兰陵也可以找找;亲生儿子找不到,叔伯家的也可以拿来凑数。一切为了好看、好玩。”江奕忍住笑,畅想着这个事情可以做多大的文章:“名字也改一改,就叫《外来媳妇本地郎》吧,讲述一下任城在改革开放大潮下遇到的新问题、弘扬正能···主旋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