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沸腾江家屯

两辆靓丽的大湖摩托进了村,立马就被村中心马路两边闲着的村民观察到了,还有几个半大小子尾随着进了江文社的家里。

江文社的妈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经熟悉的江晓霞和江凤华站在那里,简直让她认不出来。

“还行,有点儿膘了,可以宰了,”江奕的第一句话就把江文社吓住了,“我可是听说了,你的毕业考试倒数第一。”

“我姐姐那是坑你的,我进步了。”江文社的心机不深,这辈子轻易就把自己的名次交代了出来。

“你给我开的工资多久能买这么一辆摩托?”江文社的关注点显然和江奕不在一处,他对这个摩托爱不释手。

“你十年的工资也买不到一辆大湖摩托。”他姐姐知道他喜欢摩托车,故意逗着他。

“喲,这个这么贵?都有···”没词了,他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计算自己的“十年工资。”

邻居慢慢地增多了,有人知道大湖摩托:“这个车听说现在是限量出售,江奕你能买到不容易啊。”

另一个不服气了:“那个限量版就是瞎说的,叫什么‘饿肚子销售’,知道不?”饥饿销售变成这个名字,也是太江家屯了。

“呵呵,也是啊,真要是限量版的就要有编号了,就是不知道这个编号是多少?”说着还去找了找,忽然就在车头那里找到了,疑惑地说:“06666,这个不错呀,是不是瞎写的?你那边看看是多少?”

另一个找到了江奕骑的那辆,也叫了出来:“00001,这要是真号,还不得是大老板才有这个资格?”

女生对于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不敏感,所以江凤华骑了挺久的1号车竟然没发现玄机。现在她琢磨过来了:“小奕,这个摩托车厂真是你开的?”

这个姐姐竟然当着江晓霞的面直接就问起来了,江奕想了想也就没避开:“嗯,以后你就知道这辆车有多宝贝了。”

“卖这个车能赚多少钱?”

我能告诉你卖出一辆亏本1000元,还不包括广告和销售等费用不?

“姐姐,你算一算江家屯现在一年能有多少收入?”

看来数学还没跟上。江晓霞帮忙算了一下:“每家5口人,每年每人年收入400块钱就是2000元,江家屯差不多500户,年收入就是100万。”

“卖这个车就能赚这么多。”

“哦,那还行,一年100万,一天也有不少了。”江凤华放心了。

“一年赚100万,那还开什么摩托车厂呀?我说的是一天。”江奕快无语了。

江文社的爸爸江树理跟前来踩踩的左邻右舍递着烟,几盒都不够用,真是委屈了这个不抽烟的家长了。

江保国的叔叔到了:“小奕来了,听说保国跟着二叔在莫斯科呢,现在那边好像不太安全吧?”

“嗯,那边有些小国家想独立,不过华人还好、没受到很多影响。”跟他们讲话是最费劲的,你都不知道有哪些词是他们不知道的,可是他们不知道的话又会反过来说你“拽洋文”。

“倒也是,村里前前后后去了有七八十口子了吧,也没听说谁出事。去年底二叔也叫过我,你也知道你大伯身体不好,大哥身体也不好,所以我就没敢去。”农村里的称谓很容易让人分不清,江正伟的基本意思就是他大哥、他爸爸的身体都不太好。

江奕对这个倒是有印象,不由得对这个三服的堂兄有些遗憾。多好的机会啊,第一批跟着江守义的那帮子姓江的,哪个不是华城大市场的三四把手、每个月好几百收入拿着?

“现在他们的身体怎么样了?”

“你大伯的身体就那样了,慢性的,大哥现在好点儿了,可能是天气暖和了一些吧。”上一代人吃了不少苦,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岁就开始受到报复,一到冬天就会关节疼痛。

北海或者海南倒是对他们有所帮助,可是暂时还真想不出来怎么安排。

江树理家的客厅明显地不够用了,家里现在就像个大市场一样,都想来看看两辆新的摩托,看看变得洋气的江晓霞和江凤华,顺便再看看江奕。江奕注意了一下,算是江树理的话,村里面十二个大队干部,现在到了四个。

村长终于来了。他是军队转业兵出身,从“政治挂帅”的年代就开始当队长了。年龄有点儿大了,身体却很硬朗、声音也挺洪亮:“大学生回来了?哎呀你爸可厉害了,带着咱们的村民致富啊。”

江奕也没怎么回他,只是应承着,江守义的事情你好像谈错对象了吧?

终于没话了,村长自己开了头:“江奕,这个现在市里搞‘农转非’,咱们村里也有不少报了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帮忙打个招呼?”

“是啊是啊,江奕,都是一个村里的,树理还和你一个大队的呢。”大队的会计们也围上来了。

对于这些大部分连小学文化水平的同村人,确实有些爱莫能助。齐鲁人不像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人那么分布广泛,极度安土重迁。江奕的高中同学一共有六十好几个,只有自己一个人离开了齐鲁省。

“如果产业发展得好,后面还会有几期‘农转非’指标,大家应该都有机会。一开始设置了初中毕业要求,也是因为申请的人太多。”

幸好提前冻结了初中毕业生的证书存档情况,否则假证就要层出不穷了。

“还有更多指标?”众人沸腾了。

“肯定有,而且只会更多,就是一定要拿到初中毕业证,能读大学的一定要去读高中。否则即使进了城,没有学历也安排不了好工作。”

江奕见识过很多农民的短视。大学刚开始收费的时候,很多农村少年就不再继续读高中。国家的便宜沾不着了,还费力考那个干啥?

江晓菊来找晓霞了。跟江凤华在聊着什么,只是离江奕太近,让江奕“一不小心”就听到了不少。

大概意思是她现在不想考中专了。初三都待了十几年,没有人不认识她的,平常的成绩还不错,可就是在正式考试的时候都会“发挥失常”。现在年龄也大了,再不出嫁就成了村里的笑话。

这样的毅力的确是很强。事实证明后来她确实也绽放了。借助婆家的力量,迅速地在当地成为一位杰出的女企业家,并回馈江家屯,虽然这个企业比较小。

这倒真的是一个商业可用之材。唯一不足的就是25周岁的姑娘面临出嫁、最终无法有效约束到她。失控是事业萌芽期的大敌。

随着不断地有人过来,江树理家就显得有些拥挤了。主要是很多老头、老太太带着小孩子,显得非常吵闹。这些老人还都知道江奕小时候的“糗事”,都要过来强化一下记忆。

征得江树理的同意后,江奕告诉大家:“今天下午两点吧,大家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聊聊。”

江文社家的院子足够大,容纳两百人差不多了。只是不能再来小孩和老人了,他们在就没办法谈事。

江树理的老婆去厨房准备午餐。有些近亲就没回家,直接在江树理家搭伙了。人多、量就比较大,江树理也过来帮忙。

“你说江奕为什么这样啊?”

言简意赅,但是江树理听懂了:“还能怎么样?升米恩担米仇的道理都忘记了?”

“我知道,可也不能这么板着个脸吧?生怕别人求他一样,就不能给别人点面子?”

“这些人不就是来求他吗?面子都是自己挣来的,不是别人给的。别人给你的,转过身去就能说你坏话、给你拿回去。”江树理是天天跟这些村民打交道,辛苦自己知道。

“要这么说,文社那边倒是最幸运了。他们俩从小关系就最好了。”

这倒是提醒了江树理:“你以后多叮嘱一下文社,让他不要因为跟江奕走得最近就得意忘形。你别看这些人一口一个二叔地叫着,其实都是一帮子家雀。江奕要是一开始松点口风,这帮人能反了天去,我不用想都知道,他们肯定是一个个翘着二郎腿、不干活,工钱要得比任何人都积极。”

“倒也是,谁不是打着“靠亲戚”的想法去投奔他呢?靠亲戚不就是能开个小灶吗?”

“你们都去投奔了,江奕以后就去照顾这些关系户吧,还怎么干大事?”以前江树理不敢说,怕被同村里的人社会死亡了,今天江奕冲锋在前,可是给他发挥的机会了,“一个个都懒懒散散地,其他人还不有样学样?要是都这样子,这个企业过不了几天准黄了。”

“你要这样一说,我倒是觉得江奕这样不给他们留情面是对他们好了。要是这些人一点儿不改变、还是老样子,我都看不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在城里长长久久地待下去。要不然就算是进了城,也还是个农民。”

唉,江家屯翻来覆去搞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摆脱贫困的样子。这次希望能够翻天覆地变上一变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