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川视版超女

在郑春芳的撮合下,齐鲁电视台领导介绍了川视这个早期上星的电视台。很快,江奕跟随郑春芳和齐鲁台领导到达了蓉城。

为了解决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人民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中央特批云省、贵省、边疆、川蜀、南疆等省(自治区)电视台通过卫星传送电视节目,以覆盖更广阔的地区。当时国内广播电视卫星的主力军只有一颗东方红二号,八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只能传送一套电视节目。能够满足中央台三个频道,外加几个交通不方便的大省,其他省市想实现电视频道上星是不可能了。特批的几个省份电视节目上星播出也受到限制,其中云省和贵省电视台联合共用一个频道,川蜀和南疆共用一个频道,隔日播出。

川蜀第三套节目去年上星,虽然是和西南疆自治区电视台轮播,影响力仍然是大大提升。这种情况直到1993年各省卫视逐渐铺开才逐渐被稀释,目前算是典型的“制度红利时期”。

“江奕,你说他们会考虑跟咱们合作吗?”齐鲁省台这边还是不放心,山高水远的,人家凭啥买你的帐。难道就是为了每年能够到你的太山爬一爬、接待方便一些?

“会的,总不会天天播那些老掉牙的康定情歌和喜洋洋吧?”这里的喜洋洋是指川蜀省的民歌。这个时候的川视还真的不太懂商业经营,没有从“喉舌”和教化的理论中走出来,也不太懂怎么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90年代的电视机,一到深夜翻台的时候肯定能遇到川视的彩色大圆球标志。

“还真是,几百年上千年的歌,播来播去的还真是没什么劲。也就几个电视剧能看看。”川蜀大地那时候还包含渝城,作为民国时期的陪都,成为不少谍战片的题材来源,这也是川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过,太阳出来喜洋洋还不错。”

“我看你也就是喜欢那个歌手吧。”阿姨对中年老男人的隐私予以毫不留情地打击。众人哈哈大笑,可不是嘛,川妹子火辣辣地唱腔,北方老男人最爱啊。

“这次合作不只是咱们需要,我估计他们更需要咱们,所以咱们不用太低声下气地。”是啊,这要是合作成功了,娱乐第一台的位置,可就没有自己老东家的份了。江奕需要给农业大省的领导们打一些气,谈判就是这样,大家都在吹,你越是谦虚,人家不但不会觉得你可靠,反而会把你的价值打折到地底下去。倒不如你多吹一下,拿掉一个零还剩下不少呢。

“我觉得也是,江奕的这个策划要是真的能放开了做,未必不是川视的一个机会。这相当于民间版的青歌赛,第一届青歌赛多轰动啊,说是万人空巷丝毫不为过。嗯,应该有机会。”阿姨也在给自己打气。

“那是CCTV,能跟他比吗?”有的人总是为不作为找借口啊。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江奕,川视现在肯定也是这种旱涝保收、上有封顶,没有激励措施,干活没动力。驴子拉磨不也需要在前面吊一根胡萝卜?

和谐的全国一盘棋规则下,人好见、事难办。果然,川视并没有以“全国性电视台”自居,而是以对等原则派出了副台长为首的接待阵容,雷副台长同时兼任第三套节目负责人。

“老于,咱们又再见了哈,距离上次在京开户怕是得有大半年了吧?”主人是一个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或许正是因为年轻,所以担当上星重任。

“雷台长说得对啊,可不是大半年了,上次见面还是年度通气会上吧?要说咱们川蜀就是养人啊,白白胖胖的。”

高层领导都是高处着眼,谈天谈地谈空气。轮到江奕等基层同志低处着手、谈谈合作的时候,已经差不多10分钟过去了。

郑春芳简单介绍了一下“超级女声”策划,然后引出了赞助方。一切都是按步就班,似乎就等水到渠成了。雷台长稍微看了一下,转手就把方案给了他的右手。这时候还不兴铭牌,江奕想了一下,大概是文艺组负责人。那时候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叫“娱乐部”,“娱乐”还是贪图资产阶级享受的代名词,文艺组算是一个过渡名次。

“老于,这个是不是借鉴了青歌赛呀?那时候我们也选送了两个,还好,范竞马获得了银牌,算是不辱使命了。”

“第一届筹备得确实很仓促,通俗组、民族唱法等评委组还没有分别建立起来,连话筒都没有,所以后来效果不太好,只是录像,没有播放出来。”雷台长也是感慨不已。

“话筒都没有?央视不会寒酸到这个程度吧。”青年人难以想象,堂堂央视,怎么比省台还要惨?众人一时找不到答案。

“听说好像是因为有领导认为话筒是资本主义的象征,所以没让用。”江奕小心翼翼地提了一句。前几年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先论一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还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虽然不至于再次出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种极端,但是也会时时刻刻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行为模式。

“还真有这个可能。”领导们想了想,觉得这个可能性比较大。“小同志,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知道的?我能说是后来在电视上看来的吗?要不是总设计师今年初“不要争论姓资姓社”的定论,说不定你们在这个节目中都不敢使用话筒呢。这两年,总设计师关于“姓资姓社”的定论,以及明年的南巡讲话,将是90年代高中生的“必背良要”,绝对要考,而且一个字都不能错。

“是啊,听说我们省的彭歌唱家都是自己化妆的,效果也受到影响。没有麦克风,嗓门大的就沾光,所以我们省里只拿了铜牌。不过,毕竟是首届,获奖选手进了怀仁堂演唱,后面的都没有这个待遇。”感觉郑阿姨也参与过,感触很深。

“对啊,咱们两个省都是获得奖牌的,总比优胜奖好多了。哈哈。”优胜奖,差不多就是安慰奖了。两个省台的副台长找到了一个光辉的共同点,开心地像是小孩子。

“评委方面,那个什么策划书里说是通俗方面为主,还要有音乐以外的著名人物,这个好像不妥。”文艺组负责人头发都比较另类,估计台里的领导也不太待见。现在他针对自己专业范围的事情,小心地提了一点异见。

“是啊,我也觉得有些奇怪,”雷台长被点醒了,“青歌赛的评委都是音乐学院和国际知名领域的教授,还有就是著名歌唱家,咱们也不至于寒碜到这个地步吧?”

“还有,青歌赛的选手都是各个省的电视台先比赛,每个省选前两名到燕京参加决赛,咱们自己到这么多省去,可忙不过来呀。”受到雷台长质疑的鼓励,摄制组负责人也开始发难,而且是切实的困难。

“老雷,这位同事,央视可以发动各省选拔歌手,咱们可是没这个影响力啊。每次青歌赛获奖的选手,穿军装的特别多,因为推荐的单位组织能力比较强,你们也没办法发动这些单位吧。”于台长对于这个问题,轻松地就回答了,然后手指向江奕:“这个是江奕,也是项目的主策划人,有些问题可能他想得更深,请他来回答吧。”

这个时候,雷台长才认真地看了一下江奕:“咱们文艺界还真是天才辈出啊,这么年纪轻轻地就策划这么大的节目。”

你才是文艺界天才呢,你全家都是文艺界的。

江奕两辈子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称呼呢,感觉有些刺耳:“雷台长,关于评委方面,青歌赛已经做到极致了,以省台的影响力,怕是很难请到这么高级的专家。而且,这样做也没必要。”

一句话让大家一惊,不对啊,专家才是权威啊,电视台不就是以宣传和教育为己任么?这当然是越权威越好了。江奕一鸣惊人,达到了第一个目的。

“因为现在要谈的是商业经营,不是追求艺术。我想请问一下各位领导,历届青歌赛的冠军,不知道后来的知名度怎么样?”江奕抛出了著名的“青歌赛冠军悖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