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航海生活的风险

这意味着,在熟悉的航道里面,杨乾的舰队24小时可以达到恐怖的420公里。

也就是说,从黄河入海口一直沿着海岸线,在熟悉的航道里面行驶,每天420公里,一直到小本子那边。

满打满算也就4天左右,当然这是最理想状态,一般可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比如清晨起雾,比如晚上下雨,比如起了风浪之类的,大海就像个小姑娘,说翻脸就翻脸。

所以全长1600公里的路线,真要走的话,八天到半个月左右。

毕竟,理想状态永远是理想状态。

杨乾宁可慢一点,都不想让船队有覆灭的风险。

还有比如冬天,冬天可能24个小时中,全功率四个小时肯定达不到,能有两个小时就不错了。

因为要取暖用电,外加冬天新能源战舰的续航里程,一直很拉胯,还好有风帆,也算是另一种增程式了。

八天的时间匆匆而过。

此时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但不得不说的是,杨乾已经把整个战船进程都给加快的不知道多少年。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当海船从外面掠夺黄金,香料返回,轻松能赚取数十,上百倍利润后,上至国王,下至平民,几乎都疯了。

可船上的生活却是一言难尽,大家只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其实就是一群小偷和强盗到处掠夺。

只有船长等高级职位才能有船舱住,一般的船员基本都住在军械库或者杂物库的甲板

上,高级一点的职务,也就比别人多个吊床。

当时没有冰箱保鲜与防腐剂,肉类一天就会直接臭掉,但水手们一出去就是一个月甚至好几年,要确保食物不腐败,只能使用特殊的方法,那就是腌制。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手的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腌肉和干面包。

欧洲人通过添加硝酸盐或者糖,对肉类、鱼类与蔬菜等食品进行研制,目的是降低食物中的水分,达到延长保存期限。

而水手吃的面包长什么样子呢?当时普通的老百姓只能吃混合的黑面包,少量的白面粉掺着燕麦、大麦和各种豆类,甚至面皮和木屑,这怎么吃啊?

当时欧洲乡村烤炉是公共的,可不是人人都有烤箱,人们每隔几天就烤一个巨大面包,算是几天的主食。

为了防止变质,面包必须烤得又干又硬,硬到什么程度呢?很多时候啃不动,只能将黑面包用水煮开后才能下咽。

水手吃的面包品质更是低下,因为一放就是好几年,很多面包又干又硬,甚至还长了虫。

不过外出打拼,长虫也只能当补充蛋白质了。

吃面包都如此精彩。

肉类如果没有经过处理,想必更加惊悚。

腌制可以让肉类变得不适合微生物生长,延长肉类的寿命。

但因为缺乏很多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因此水手生病的几率甚至死亡率非常高。

这些疾病之中,最广为流行的就是坏血病。

直到17世纪

中期,有专家发现新鲜蔬菜、柠檬、柑橘的神奇作用,坏血病才慢慢得以防治。

水手在海上吃的肉类必须保存好几年以上,所以必须经过更特殊的处理。

英国皇家海军的标配就是咸牛肉。

这种肉都是生牛肉用盐腌,等其风干透之后发给水手,相当于肉类的“木乃伊”,保质期长达107年!

想吃的话必须拿斧头劈开,再用水煮上几个小时才算熟,牙口不好的也嚼不动,这种肉的味道可想而知。

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发的咸牛肉居然还有拿破仑战争时代生产的,整整过了一百多年。

所以大航海时代,一条船开个几年船上人员就要换一批,人都死完了,所以才说大航海时代是拿人命拼出来的。

而那个时期,是中原明朝时期,郑和船队的资料已经被销毁,留存的只字片语中也看不到海员们生活的情况。

但别的海船上却有信息记载下来。

相比于欧洲水手的那种木乃伊肉干,明朝水手的伙食就要科学不少。

腊肉自然成了航行期间的主要食物。

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

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是船员们的主要荤菜。

除了肉食还准备了干果。

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

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较多,碳水化

合物10克。

核桃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远洋航行极其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下,成为了水手的必备食物。

而且由于方便储存,即便是在发生海难的情况下,也便于携带和补充能量。

橄榄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钙质与维生素C,肉质细、口感好。

橄榄产地主要在福州沿海一带,由于其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往往出海都会携带一些。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份,且果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可预防坏血病。

由于荔枝保鲜要求较高,所以长期储存时多以风干处理。

相比于欧洲用人命填战术,明朝很多商船都设置有大夫。

关于医疗的,船上一般准备三样东西。

本草纲目,针灸针以及茯苓。

医者并不是对每一种病,每一种药都熟悉的,所以一路携带着《本草纲目》,一来可以解决随船医生的问题,二来可以在语言不通的地区了解当地的药物及其性质,方便补充。

针灸不仅在古代航行中有重要意义,在现代远洋航行中也同样应用广泛,我国海军最新研究表明,针灸在舰艇远航医疗保障中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至于茯苓,它的功效大部分针对的是船上的病症,七八成的病症都能通过茯苓搞定。

而且茯苓很绝的一点是,它不光可以做成汤药,还能做成药丸,药散,非常适合保存。

至于别的,明朝时期海上

生活明显比欧洲要丰富多彩的多。

比如娱乐类的活动,要知道海上生活那是非常无聊的。

在航海过程中,虽没有过多的条件,但家具亦是必不可少的,从其品种就可见一斑。

其余的,还有武器,还有精神象征,比如挂上妈祖的雕像之类。

但杨乾的战船如何?

不光拥有非常先进的新能源技术,虽然是蓄电池。

还有非常科学的能量回馈系统。

饮食上,肉类有罐头,主食有溴饼,米条之类的碳水化合物,还有大量咸菜,腌渍的蔬菜,更多的是水果罐头。

这样的后勤补给,尼玛都能比的上一战水平了好吧。

至于军医,那是必备的,甚至军医有自己单独的舱室,这在船上,属于非常奢侈的存在。

军医不光住在里面,很多治病的药材直接做成了药丸和药散。

最关键的是,海军下辖的舰船,几乎多多少少会设置一些洗澡的澡堂子。

除了破浪号之外,基本都是淋浴,海水确实洗多了身子难受,对皮肤也有腐蚀性,但蒸馏水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多洗澡,注意卫生,定时用酒精和石灰在甲板之类的地方消消毒,说句不好听的。

如果中世纪的船是粪坑的话,那杨乾的船里面环境就跟天宫差不多。

这让很多海军士兵的精神面貌非常不错,实则杨乾是真的非常担心。

船舱本就是一个密闭空间,真要出点什么岔子,来个瘟疫,大家还不知道,下船

之后一传染,瞬间凉凉!

在如此强大的后勤,医疗的保驾护航下,海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瘟疫过,当然,生病的士兵却不少,没办法,不管如何,船上食物确实没有陆地上那么具备多样性。

一旦出去几个月,事情就比较麻烦。

时间匆匆,转眼就来到了海岛。

远远看去,标记的地点处,果然修建了码头,大家立马乘坐坐船朝着码头驶去。

杨乾这次就带了虎贲军,奉天军等随行大军也就万人左右的规模。

沙滩上整整齐齐的列队站着数千士兵,只是让人发笑的是,除了在丛林里面的士兵是穿戴轻甲,其余的士兵都只穿着清凉的衣服。

当杨乾踏上岛屿的刹那,毋高朗等将领齐刷刷的弯腰,拱手。

“我等参见武安侯!”

身后的数千是士兵齐刷刷的单膝跪地,大声喊道。

“我等参见武安侯!”

声震百里,气势滔天。

“免礼,高朗,去安排下随行士兵留宿的地方。”

毋高朗立马扭头喊道。

“萧兴安,去,将虎贲军和奉天军的弟兄们都照顾好,千万别怠慢。”

“诺!”

上万人,就这样被带去了营地里面,而像冉敬等将领则跟在杨乾身边。

“本候住哪里?”

杨乾丝毫没有客气的问道。

毋高朗内心一横,说实话,对于那什么劳什子海边度假屋,他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是张小娘说了,容不得他不照办,毕竟除此之外,他是真的不知道该怎

么办了。

毋高朗立马跑掉前面给杨乾带路,一个统兵十万海军,号称海军一把手的实权将领在杨乾面前,那就是只鹌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