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保送名额

在此之后,沈静芝依样画葫芦,又陆陆续续卖掉了大大小小总共十来只野兔,以及好几竹篓的蔬菜。

沈静芝粗略的算了一下,这趟儿科病房之行,她总共赚了七十几块钱。

七十几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了,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果然,孩子家长的钱最好赚了。

沈静芝一边暗自感叹,一边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儿科大楼,前去与沈兰川会合了。

与此同时,儿科大楼的某个病房里,姜宁陪着赵平平说了好一会话。

眼见赵平平接连打了好几个哈欠,姜宁生怕影响赵平平休息,便不再逗留,告辞离开了。

姜宁刚出病房大门,就有一个中年人笑着迎了上来。

那中年人姜宁认识,他是县公安局的公安,具体叫什么名字,担任什么职务,姜宁不清楚,只知道他姓赵。

昨天,正是这位赵公安,将那一千块钱赏金交到了自己手里,还很贴心的将自己护送到了家门口。

正因如此,姜宁对这位赵公安很有好感,相当信任他。

得知赵公安是特地来找自己的,为的是带自己去见两个人,姜宁也不多问,立刻乖乖跟着他走了。

接下来,姜宁生平第一次坐上了吉普车。

约莫半个小时之后,吉普车停在了一座颇为清幽的宅院前面。huci.org 极品小说网

宅院之中,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早已等候多时。

那张悬赏通告里要寻找的孩子,就是这对夫妇的独生爱子。

因而,这对夫妇请姜宁过来,不为别的,正是为了报答姜宁的救子之恩。

获救孩子的父母再三致谢过后,很高兴的告诉姜宁——

多亏了姜宁提供的关键线索,有关部门才能够一举捣毁那个人贩子团伙,成功解救多名被拐妇女儿童。

有关部门本打算开个表彰大会,公开表彰姜宁的。

但,树大招风——公开表彰虽然光荣,却太张扬,难保不会给姜宁带来什么麻烦。

稳妥起见,有关部门打消了公开表彰的念头。

不过,公开表彰取消了,并不意味着表彰就取消了——公开的不合适,可以换个思路,暗中表彰嘛。

有关部门很快就会将姜宁的先进事迹通报给他所在的学校,在他的学籍档案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凭借这一笔,姜宁就有资格获得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再说的直白些,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保送——无论他将来成绩如何,都可以就读大学。

说实在的,听了这番话,姜宁不是不心动,事实上,他非常心动。

要知道,姜宁今年十五岁,刚刚结束中考。

尽管中考成绩要再过几天才能出来,但他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成绩一定够得上桃源中学的分数线,从而就读全县最好的高中。

但,那又如何呢?

这个年代,每年高校录取的人数相当有限,即便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未必能够考得上大学。

更何况,如今上大学凭的不是成绩,而是推荐,没有推荐,成绩再好也是白搭。

现在,上大学的机会就摆在自己面前,易如反掌,这让姜宁如何能够不心动呢?

姜宁下意识的想要接受这个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但最终,他还是婉言谢绝了。

获救孩子的父亲名叫梁子桓,他事先已经通过某些途径,简单了解了姜宁的情况——

姜宁的父亲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目前担任桃源县第一中学的副校长。

一直以来,他都对儿子寄予厚望,期盼着儿子能够学有所成。

姜宁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直以来,他都刻苦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梁子桓理所当然的认为,姜宁成长于这种家庭环境,他会很渴望上大学。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一心想要报恩的梁子桓才会打算为姜宁预订了一个上大学的名额。

现在姜宁婉拒了这一提议,这委实出乎了梁子桓的意料。

梁子桓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小姜,你不打算上大学,是想要读中专么?”

这个年代,上大学图什么?不排除有人是为了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但绝大多数人所图的,无非是个好工作——国家会给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

不过,要想国家包分配工作,不是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可走。

这个年代,中专毕业之后,国家就给包分配工作了,可以说,中专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专,初中毕业之后,就可以上,而大学呢,得要在初中毕业之后,再读两年高中,才能够上。

换句话说,同样是国家包分配工作,相比起就读大学,就读中专的话,可以节省几年时间,早几年参加工作。

正因如此,这个年代,中专的录取分数线要比重点高中高,很多尖子生都会选择中专,中专考不上,才会去读高中。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姜宁婉拒了保送上大学的机会,梁子桓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急于参加工作,不读大学,要去读中专。

再次出乎梁子桓意料的是,姜宁吞吞吐吐道:“我不是不想上大学,而是我、我……”

获救孩子的母亲名叫冯燕玲,见此情形,她略一沉吟,问道:“小姜,你明明想上大学,却放弃了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是由于……家庭原因么?”

顿了顿,冯燕玲略一迟疑,又补充道:“如果是由于家庭原因,你就大可不必担心了,因为我和你梁叔叔会想办法说服你的父亲,以及你的继母的。”

姜宁生母过世,父亲另娶,有了继母,而他的继母过门不久,就生下了一对男婴,以至于他的家庭地位受到了威胁。

这些情况,冯燕玲有所耳闻。

方才,眼见姜宁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冯燕玲便自然而然的脑补了起来——姜宁很想要上大学,奈何他的继母见不得他好,从中作梗,非要他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尽早参加工作,赚钱养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