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山寨精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传奇,张正书只不过是集好运于一身,才能比得过范蠡罢了。要是真给他回到春秋那会,还没有穿越者的光环,他保不齐就是个普通百姓罢了。

当然了,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张正书就是要牛气起来,就好像办银行一样,谁敢做这等翻天覆地一般的大买卖?

唯独张正书!

还要拉上皇家一起做,这叫啥?扯虎皮做大旗,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正吧,就那个意思。

当然了,张正书还是有担忧的,万一赵煦掀桌子不认人了,他也是没办法的。好在到现在为止,赵煦还离不开张正书——除了张正书,还没人能把银行的事说得清楚哩。现在就掀桌子,这不是杀鸡取卵吗?再说了,赵煦也不是不知道底下的臣子是什么个模样,真要收归朝廷了,保不齐一个月之内就被贪得亏空了啊!

所以,张正书觉得银行会有一个平衡期,也就是一段缓冲期,蜜月期,等这段时间过了,保不齐就会发生些什么不愉快的事了。

都说财帛动人心,这利益之争,向来都是血淋淋的,没啥道理可讲。

张正书也不是第一次体会到权力的好处了,但他也知道,好处是有,坑却也多,一旦他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这银行怕是连平衡期都走不过,直接改姓了。那班脸厚心黑的贪官,跟你讲道理?你没毛病吧?倒是有着赵煦在撑着,那些个贪官才不敢太过搞事。

不过嘛,贪官瞧着眼红,肯定会弄出点事的,不然怎么找借口搞事情呢?

正因为是这样,张正书才要提前布局,以防万一。

一夜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第二天张正书一如既往的早起锻炼,然后用沼气做了一顿早饭。

不得不说,有了杜仲胶之后,沼气池就受欢迎多了。

再加上冶炼作坊也弄出了阀门,配合着杜仲胶垫,再也没有漏气的之虞了。只是这杜仲胶管规定时间内要定时更换,疲劳时间一过,沼气泄露那就是大事了——遇着明火,屋子都给你掀了啊!不过嘛,密封铁管传输沼气,这个技术一旦传出去后就火了。不管是乡村里的地主,还是汴梁城中的大户人家,都让施工队到家里弄一个沼气池。

没办法,这沼气方便啊,不用苦哈哈的生火了,弄得满头黑灰都生不起火来,也不用煤炭,就这么拿个火折子一点就行了。关键还是那炉子,只要杜仲胶连着,打开阀门,再拿火折子一点,“呼”的一声就有火了,方便!嗯,就是有个缺点,不是大户人家,家里没养个猪牛羊马驴啥的,沼气那是不够用的。可家里有几十个家仆那没啥,大户人家谁家里没这个?就是养猪牛羊马驴的,就有点坑了。养马养驴还好,养牛就有点够呛了,没那么多草料喂养啊,而且养着又有啥用?没田可以耕种,牛车又太慢了,关键是太“土”,大户人家不兴这个了。养猪羊就更别说了,臭气熏天的,大户人家哪里受得了这个?

所以,在汴梁城中用得起沼气池的,那都是真正的大户人家,有钱人!

不过,中国人太聪明了啊,不就是排泄物么,这有多难?一些家里没条件的,想到了这么一个法子,找来夜香郎,专门签下契约,要夜香郎供应排泄物。这些个夜香郎也是醉了,他们给人倒夜香那是应该的,毕竟他们就是做这个的。可买夜香,真的没见过啊!不过,这些人家也说了,拿出来的沼渣也是能卖钱的,他们才答应了。想想看,赚得钱没少,反而还多了,谁不争着去做?

张正书倒是没有预料到,他不过是想弄一个沼气池,弄一个简易的炉子而已,居然这么受欢迎!

这不,连施工队都一扩再扩,都没办法做得过来——供不应求啊!

这倒是有点冲击蜂窝煤的销量了,不过蜂窝煤还是有优势的,最起码在煮粥、煮水这方面上划算多了。毕竟那简易的燃气灶,需要用钱买夜香,这钱已经挺高了。弄得连夜香郎收夜香都要付钱了,没办法啊,这汴梁城的百姓早就有市场意识了。以前呢,是百姓给钱给夜香郎倒夜香,现在是夜香郎给钱收夜香,一进一退之间,是城市文明的进步!

这倒是便宜了普通老百姓了啊,蜂窝煤是麻烦了点,但是便宜啊!

沼气炉子是好用,还有个专门调节火力的开关,炒菜也不怕糊了。可是成本高啊,弄一个沼气池,造价可是在五百贯起步的。这还是小型的沼气池,要是大的,比如酒楼那种,起码在两千贯。可是你没沼气池,酒楼的生意就好不了了。客人进酒楼,不就是图个新鲜么?这厨子的厨艺,很大一部分得看火候,沼气炉子弄出来的炒菜,就是比其他炉灶弄出来的好吃,你不跟进你就没生意,你跟不跟?

于是,沼气池从樊楼开始,大大小小的正店、脚店都弄了一个。

张正书也没想到,就他没管李家村这边几个月的时间里,居然弄出了个沼气的时尚,还直接有了上万贯的生意!

别家都有了沼气池,张家能少得了吗?

这不,张正书有点感慨,除了炉子是直接通气的,只做了一个调节火力大小开关的阀门,还需要拿火折子点火之外,这炉子和后世也没啥两样了。额,不对,还是有点差别的,最起码样式挺大的。没办法,技术达不到后世那个高度,只能傻大黑粗了。

做好早饭,和曾瑾菡吃了之后,就乘坐着四轮马车往汴梁城赶去。

一路上,居然遇到了不少四轮马车,虽然大部分是山寨的。不过这也说明了,张正书在宋朝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呐!

“郎君,你怎么不管管那些人!”

曾瑾菡瞧不过眼了,“他们都是拿来就用啊,这不是形同偷窃么!”

张正书也是无奈,别说在宋朝了,就算是在后世,也拿山寨没啥办法?后世的人,一不小心就中雷了,什么雷碧、康帅傅、咏动、依利、香飘香、加乡賓、特伦舒、治治瓜子……数都数不过来,包装几乎一模一样,可味道就不对了。跟着四轮马车一样,看模样一丝不差的,可坐上去天差地别。中国人的逆向测绘仿制(山寨),那是有悠久历史的!

没办法,谁叫中国人好脸面,买不起真品,只能买个山寨的了。

这不,要是山寨货,都不敢让人坐上去——坐上去就露馅了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