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乾隆引以为傲的瓷器代表大赏,不排除同样有觉得好看的,但绝大多数观众都都点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整理了半天措辞,能给出的评价和形容还是只有两个字。
——富贵。
“好富贵啊……”是,颜色太丰富,技艺太牛了。
以前的想烧出点颜色都难,到了这个“乾隆年间”,不仅造型工艺看起来精巧了许多,连颜色也更多彩了。
看这大富大贵的配色,看这象征着奢侈的纹样,看这大粉包袱皮——……可惜有点丑,不然真的还挺好看的。
雍正很沉默。
看着天幕上那绚丽多彩配色造型都很别致的几个大瓶子,他有点说不出话。乾隆年间,这个乾隆,在之前的皇帝游戏里是看到过的,很眼熟,应该是他的儿子。可是,他儿子的这个美学“技能点”……点的是不是有点偏啊?
简直让人不能直视。
太富贵逼人了。
就差把暴发户三个字写脸上了。
乾隆还在沾沾自得,却不曾想已经被他亲生老爹嫌弃一通了。
但李晓诗没有过多地点评这些瓷器、以及唐三彩等的工艺,她深谙不懂不要多说话的道理,很谦逊地扮演着一个工具人的角色。
大家想看,她就拿出来,让观众们自己去评价吧。
她还得讲课呢。
李晓诗重新拿起那个唐三彩,道:“有多少观众能够认出这个造型是什么动物的?”
那是四五个伶人模样的人俑,坐在一起,手中各拿的有不同款式的乐器,箜篌管弦等。他们身下坐着的是遍布着各色饱和度浅淡但颜色明快色块的毯子。
而毯子也压在一只动物上。
有很多百姓并不认识这充当坐骑的动物上,但也不乏有人能认出,都跟弹幕互动了起来。
李晓诗点头:“是的,就是骆驼——骆驼不是我们中原地带常有的,但是在唐朝时候,出现了很多以沙漠西域边境才会有的骆驼造型的工艺品,这证明了什么呢?——请抢答!”
这个抢答来得出其不意,李晓诗说完好一会儿,才有不少人急慌慌去按那个按钮,但为时已晚。
天幕上出现的,是个穿着便服但眉宇间都有着十足贵气的年
轻人。细看之下,还会发现这个年轻人似乎有点眼熟。
不等李晓诗问出声,来人就自报家门了起来:“我是李世民。”李晓诗:.....0vO
天幕前的唐太宗陛下:www.youxs.org
未及加冠的李世民一袭窄袖长衫,青葱一样的年纪,偏偏周身已经带上了多次出生入死后带出来的从容,无形中吸引着人的视线。
他看着呆了的李晓诗,不由莞尔:“可以回答问题了吗?”
给大家搞了个突袭问答的李晓诗没想到,观众也能给她搞突袭——这小秦/王竟然没有走神,一直认认真真地看天幕啊!这才能第一时间就抢到答题资格。
迎着少年太原公子的注视,李晓诗不自在地动了动手腕,然后才抬起头:“可以的。请回答吧。
小秦/王侃侃而谈:“唐朝初期,突厥的祸患依然十分严重,在唐太宗继位后,他发兵反击……”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抬袖掩面了。
明明是他做出来的事,明明天幕上那个小子根本没经历过这些,只是听了几节课、从这些课堂里拼凑出来的事而已,他怎么说得那么笃定呢,就跟他亲身经历过一样。
还有——什么“唐太宗击败突厥”“唐太宗与突厥达成协议””唐太宗统治期间各族人民和谐共处”的……
一口一个唐太宗,你自己不觉得奇怪吗?而且、而且,而且你这无形中夸自己夸得、嗯……好那个啊!
唐太宗陛下被少年时候的自己夸得双颊发热,他深深怀疑起了自己:年轻时候,自己这么自恋的吗?脸皮这么厚的?
小秦/王李世民:“——在唐朝时期,华夏的汉人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杂居,通婚,使得民族之间的融合更加密切。而这些大唐制造的(三彩’,也正反映了这……”
李晓诗也很懵。
……什么情况?
涉及之前内容的部分也就算了,作为好学生,能回答上来也是正常的,但有一些,明明她还没讲到呢,打算用这个问题引出来的,怎么这位李世民就也说出来啦?
他偷看课本了吗?
直播间外,各个朝代的观众们都中了禁言术一样看着呆呆看着天幕上淡定自若舌灿生莲且有条有
理回答问题的少年人。
杨坚眼都红了。
之前听李晓诗说李世民的时候他还不觉得有什么,最多只是有点羡慕,完全达不到现在这种咬牙切齿想揍自家儿子的地步。
毕竟一直以来出现在天幕相关的“李世民”都是已经青壮年了的,虽然比杨坚小,但毕竟是做了皇帝的人,也很难让另一位皇帝生出“这是跟我儿子一样大”的心理来。
可现在这个,是正少年的啊!!
这是什么优秀的儿子啊??
啊??
大家一样都是一期不落地看天幕、听李晓诗讲课,但他敢打包票,就算把自己剩下的几个儿子都拉过来一字排开,也绝对不会有一个回答得比这李世民更好——甚至都不说比他回答得好了,连这个基础的“答题格式”说话条理他们都不一定比得上一半!
别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眼热,越看越手痒,越想揍自家孩子。
刘彻撇嘴。
怎么回事,少年时候的他呢?怎么不去抢?
风头全让李世民这人占了——就不知道上去表现一下给大汉长长脸么,怎么这么不争气?
殊不知小刘彻也正在撇嘴埋怨“长大后的我呢”“明明都是皇帝了,怎么还能输给没及冠的李世民”,然后猛地开始打起喷嚏来。
小刘彻:……一定是那个人在念叨我,真丢人!
再一次铩羽而归没抢到第一的少年朱棣:呵,人家都是去长脸的,只有老朱是去丢人的。把一套现代蘸水钢笔礼盒递给小秦/王,十分友好地送人下去,李晓诗悄悄咧了一下嘴。
还好,还好备着许多礼物,能把下个环节的奖品对调一下……不然这个时候再拿出为引出下个环节准备的字帖做礼物,估计李世民会不喜欢……毕竟一个王羲之的“唯粉”,很难看进和自家正主同类型的其他人的字吧……
她清了清嗓子,做总结:“刚刚李世民同学回答得非常完美,在西域边疆等地的特产生物成为全国内大范围出现的工艺品造型之一,证明了在这个时期民族的交往和交融进度。”
“唐太宗时期,东西突厥都被先后击败,而后对于这些多出来的疆域,他没有选择施行像对唐王朝内部一样的统一制度管理,而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和统治,允许他们自由制度管制辖内—
—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让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所以唐太宗也有了之前我们提到的一个称呼——天可汗。这是各大少数民族给他的尊称,表示着崇高的敬意。”
“唐朝时候,民族的大交融还体现在杂居通婚互官等方面……”越说,李晓诗越汗颜,因为她借课本和资料整合出来的内容,和刚刚李世民凭感觉和自身能力设想总结出来的竟然差不了多少——
这就是举一反三吗,这就是好学生的天赋吗.…
李晓诗深受鼓舞。
生活在古代的人对新鲜知识和答题系统都能有这样的接受度和适应力,那她当然也可以!
她继续道:“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通婚,是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唐王朝文成公主的联姻,以及唐中宗期间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和唐王朝金城公主的婚姻——这两位都并非唐王朝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们出嫁时带去吐蕃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蔬菜的种子、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的书籍、还有许多随行的工匠艺人技术人员等等,为吐蕃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松赞干布很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来求婚,后来还派贵族子弟来唐朝学习,带回去蚕种等;尺带珠丹更是上书对唐朝的皇帝表示唐朝和吐蕃‘合为一家’,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直到我们现在,当时唐蕃会盟立下的碑还有一个屹立在我们拉萨的大昭寺门前呢。”
终于把民族交往的部分讲完,来到了倒数第二个部分,李晓诗也离开了这个巷道,又一次步入了长安城的大街中。
长安城还是刚刚那个长安城,但街上的人要少了不少。
从来来往往的NPC口中还能听到他们在喊“快点”“这可是给陛下表演的仙马”“那边还有马球看”等句子。
天宝年间。
天幕前的一些官员表情微微一动。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有种预感……
街道上的人来来往往行色匆匆,转眼就跑了一大半,李晓诗还慢慢悠悠地在散步。
“刚刚一直没有问,大家看到唐长安城的街道,感觉出那些地方和各自的时空有不一样的吗?明清的观众们应该体会更深吧?”
她不急不慢抛问题,弹幕上,许多人也在跟她互动。之前在旅行时候被禁言的那些人,李晓诗始终没有给他们解除,所以这会儿弹幕还
算和谐。
【这些女子的衣服都很……哎呀,这样是可以的吗,会不会太不雅?】【街上穿短装的人很多,像是胡服。】【太热闹了,我们这里街道上禁止狂奔的。】【.…】
李晓诗笑眯眯地一个个回应,这都是课本上涉及到的部分,急不得,不能跳,虽然可能有点生硬,但总归也是要加进来的。
“对,这里的小姐姐们都会在外边玩,相对于后边的宋朝明朝清朝,唐朝的女子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了——相对。”
任何东西都是要对比的,封建社会中女子地位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就连现代还有许多重男轻女的现象呢,更何况是封建王朝的社会中的女性呢?
不然为什么武则天和吕雉还会被骂成那个样子?
但大家还是要说,秦汉和唐,女性的地位算是很高的了。毕竟全靠同行衬托。
“这些姐姐们可以在街上游玩,可以骑马,可以打马球——这是唐朝很盛行的一种活动,其他还有拔河射箭弈棋等,女子都可以参与到其中。而唐王朝的衣食住行受到西北等少数民族的习俗影响,在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中,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所以大家看起来都很健康——还记得我们的养生条约么,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还要多运动喔?”
随着她一路的絮絮叨叨,李晓诗的目的地也逐渐出现在眼前。
她没有选择去另一边观看打马球,而是到了另一边——一个被系统之力清出了大片空地的小广场上。
广场周围被栅栏栅着,NPC们虽然挤来挤去,但都很规矩地在栅栏外,不越雷池。广场中央,是好几排队列齐整的马。
而马群的后方,是一个高台,台子上坐着一排乐人,各类乐器一字排开在他们面前。看清这些马的瞬间,天宝年间那些官员们有忍不住伸手捏了捏额头的。
嗯,预感没错……
皇宫里,身穿龙袍怀搂杨贵妃一起观看天幕打发时间的李隆基“咦”了一声。
杨贵妃剥开一颗荔枝,雪白的果肉捏在白玉一般的手指间,瞬间就攥住了李隆基的心神。
他也顾不上什么天幕上的马了,低头去含杨贵妃手上的荔枝,笑容满面:“爱妃,真甜。”
直播间里,仗着系统的便利,李晓诗周围没人来挤,她从容介绍道:“这里的
马大概是有三四十匹,等会儿是要给大家进行表演的——这是直播间虚构的,真实的表演马队可不能在这里,不能给老百姓们看到,那是专属皇帝的,而且据说有足足百匹。”
表演?
嬴政看看那些马,长眉微压,稍稍蹙起。
这些马能表演什么,要看马的“表演”,不应该去营中,看它们列阵、变阵,或士兵驱马驭车摆阵么?
霍去病同样在拧着眉看天幕。
马,这可是和匈奴人打仗的宝贝,匹匹都是珍贵的“战略资源”,都是小祖宗。小诗说,这里拿出来这么多马,是为了“表演”,一百匹成色这样好的马,表演..
表演什么?
冲阵么?
那周围的老百姓岂不是危险了?
随着李晓诗的话音落下,台上的乐人们也都已经就位。乐声响起,李晓诗也不再说话。
天幕前,仍然在困惑于李晓诗这种“卖关子”行为的观众们只好不解地把视线投注到场地中央。然而下一秒,他们就睁大了眼——
乐声激荡,而场中那些排队整齐的马匹,赫然正随着乐声的鼓点在……跳舞!!确实是跳舞。
除了跳舞,观众们找不出任何可以概括的词语了。
那些马的四蹄和身躯随着乐声起伏有规律地踢踏着、扭动着。乐声高昂,马群的动作就更激烈、乐声和缓,马匹们也平和驯服地动作。
这……这——
这谁见过这场面啊?
万万千千的观众们都看呆了。但更让人震撼的还在后边。
一曲结束,歌乐停在最激烈的时候.…马群中,一匹无论是外观还是气势都要远超其他马匹的马从队列中走出,走到了镜头前。
然后,它屈起后腿——
就那么跪了下去!
在诸天万朝的震撼中,那匹像人一样下跪的大马脖颈扬起,而它口中,竟还衔着一只酒杯。和周围百姓轰然的叫好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历朝历代皇宫及官员府邸中的一片寂静。李晓诗的声音适时响起,将大家从那种沉寂的氛围中拉了出来。
“舞马衔杯——据传说是由一百匹马组成的队伍,皇帝派专人对它们进行教导,教它们跳舞;这一支马队专门为皇帝表演,传闻
中,其中的头马还会在结束时衔着酒杯献给皇帝,被视为吉祥瑞象。”
”之所以说是‘据传说’,是因为一直有这个说法,但总被后人当成是玩笑话,毕竟哪里真的有马会跳舞呢?可在后来,在现代,我们的博物馆中,躺着一只宝贵的文物壶,它的存在证明了这个传说也许并不是传说——成为了佐证这个‘舞马衔杯’韵事最有力的存在。这也是证明唐朝‘繁荣’的象征之一。”
刘彻:?
什么皇帝,搞一百匹马就为了看这玩意儿?合着这是纯粹就为了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