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太原王家

侯君集看着走远了的唐俭也是有些气闷。

你直接说你不同意多好,东拉西扯到最后,又说自已不管不问。

合着自已赢了就是我们俩商议好了的,我输了就把我交出去抵罪是吧?

真是该死的读书人。

“没法跟这些家伙交流。”侯君集摇摇头也掉转马头离去了,他要去见契丹头人。

这些契丹人生活的区域更靠近高句丽一些,所以也是最先响应大唐的号召抵达的。

他手下的一万精锐唐军+三万辎重军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干了。

论烧杀抢掠,还得是这些游牧民族的仆从军更畜生一点。

先放这些仆从军进高句丽里面烧杀抢掠,然后等到高句丽大军云集的,他在带着唐军正面A上去。

他不信快到春耕的时候了,高句丽的军队能够容忍这些草原人在自已的领地上放肆。

只要能将高句丽的军队拖到野战,他就赢了。

要是他们真的能忍下去,也就不用侯君集出征了,只要等到冬天在边境等着接收高句丽投奔过来的百姓然后卖到中原地区做奴隶就好了。

横竖都是不亏的。

只要断了这一茬子春耕,高句丽人至少要饿死三成甚至更多。

因为他们的上层人会囤积粮食不给下面人吃。

而且就算下面横尸遍野,那些贵族该享受的是一点都不愿意落下。

高句丽的土地限制住了这个农耕文明的发展,他们的耕种所获,根本无法与中原地区相比。

往前个几百年,高句丽人还在用从倭国抢来的倭人捕鱼,不就是因为耕种所获根本满足不了消耗。

虽然后来他们还没开心几年就被鲜卑人抢了一干净...

不过这也是农耕文明的通病,你的强弱轮回不止,而草原上的杂胡生生不息。

.............

...........

太原。

太原王氏的族长王孝远高坐在上方看着站在下方的儿子缓缓开口道:“朝廷此次派遣这些人前来,其目的显而易见,不过是因为朝廷财政匮乏,急需敛财而已。”

他微微眯起双眼,继续说道:“对于那些道德沦丧、鱼肉百姓的地主豪强,均他们的田地倒也算是替天行道,可为何要动到咱们这些向来秉持道德操守的世家大族头上?难道我们也成了被打压的对象不成?”

“如此这般行事,若因此导致士民离心离德,究竟是谁之过错?是那席辩这个当代的晁错吗?亦或是另有其人?”

说罢,他站起身来,走到儿子面前,郑重其事地吩咐道:“你即刻将我方才所言,一字不漏地转达给那位席御史,并告知他,这就是我们的答复!”

孝远的儿子王崇有些迟疑的抬头看着自已的父亲:“我们不用询问一下族叔的意见吗?”

大房的顶梁柱早死,如今名义上的大房房头王方翼才十一岁,而且因为王方翼之母李氏被婆婆同安大长公主排斥,迁居到凤泉墅。

这个房头,现在还在跟家里的佃户一起在田地里面耕田呢。

而二房的王孝远除了拥有财富土地以外,并没有多高的官职在身上。

他口中的族叔,便是太原王氏现在最大的官,身在长安的王珪。

“你不懂,我不问,你族叔就不知道,他既然不知道,那就有置身事外的机会。”

王孝远耐着性子对自已的儿子教诲道:“这就是为什么崔家明明牵扯到了魏王案中,甚至崔家还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却能够舍掉弃子幸存下来的原因。”

“现如今崔家里面的年轻一辈最得力的,就是如今在东宫备受宠爱的崔季舒,崔叔正了,这位在魏王案中,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更加受到太子的信赖,就是因为他在关键的时候为太子通风报信。”

“而我们与你那位族叔,亦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幸身败,那么你的那位族叔,便可以告发我们。”

“这,便是我们这些世家能够一直传承下来的根本。”

王崇有些不自觉的咽下一口口水:“阿耶的意思是,我们会输吗?”

“你应该问,我们会赢吗?”

王孝远纠正自已儿子的措辞继续说道:“要想赢,我们死光了都做不到,可是要拖到陛下心灰意冷停止均田还是能够做到的。”

“当年汉光武帝下令度田的时候,那些官吏将百姓的房屋当成田地来测量,最终闹得天怒人怨,最后只能草草收尾。”

“造反,是最后的手段,而且这个反,不能让我们来开头,因为我们的目标太大了,最好是因为官吏度田造成的民怨导致的官逼人反。”

“这样,就算后来事败,朝廷想要清算也找不到我们头上,因为我们是忠臣,我们不仅没有参与叛乱,还出现了几个为朝廷死节的族人。”

看着还是有些懵懂的王崇,王孝远叹了口气摇摇头走了。

他的这个儿子,不是一个可塑之才,还好如今是和平年代,倒也不需要一个那么精明的家伙继承他的家业,只要别染上什么不良嗜好就行了。

至于其他的,只要勉励多食,多生几个孩子,然后多加教育,看有后代没有成才的就可以了。

“大房的那个王方翼,倒是有几分天赋。”王孝远想到那个被同安大长公主从长安赶走的一家,心中倒是有些想法:“或许未来能够壮大太原王氏的人,就要看他了。”

“可惜仁表并不是同安大长公主所生,不然我们也不至于走这条道路。”

崔家倒是可以通过走崔季舒的路,将自已的田地奉献出来换取太子的信任。

而他们王家没有这条路可以走。

一个家族一两代人没有人做官,便会败落下去。

即便是他们这种家资广大的世家,也要有一代代的人去做官才行,没人做官,再多的钱财,再多的土地也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鱼肉而已。

要是崔家的崔季舒做到了左仆射的位置,五姓之首的位置,不就是崔家的了吗?

田亩什么的,难道这代贡献出去,等太子登基以后,就不能加倍置办回来了吗?

谁又会去得罪当朝的左仆射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