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对此胸有成竹

反而跑到范阳县来对付我的先生,这样的行为恐怕会让人对你的看法大打折扣。

尤其是这次还闹出了乱子,如果我是三皇子的手下,肯定会尽力争取人心而不是树敌。而且我还打算公开声明,这一切都是按三皇子的意思做的。”

听到这里,付延庆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一旦皇帝得知此事,可能会怀疑三皇子的心胸不够宽广,这对夏瑾轩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此时此刻,付延庆内心冷得像冰一样,他意识到自己碰到了一个极其棘手的对手。

在一旁默默观察整个过程的崔浩荣,则是对陈乾的表现赞叹不已,只见其条理清晰、言辞犀利,几句话就令局势逆转,展现了非凡的能力。

崔浩荣晚年收下的弟子陈乾,可真是个不简单的角色。

崔浩荣心中虽然波澜起伏,但还是沉着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他对陈乾接下来的表现充满了期待。

陈乾察觉到了付延庆神色的微妙变化,便开口说道:“哦,付长史,刚才失礼了,我不该直呼您的名字。我这个人说话直接,还请您多多包涵。”

付延庆冷冷回应道:“陈乾,你的嘴倒是挺伶俐。”

陈乾回答说:“没办法,我只能靠这张嘴来弥补了。”

付延庆不屑地说:“自作聪明。”

陈乾却不以为意:“是不是自作聪明,付长史说了不算。其实我觉得您做事欠考虑,不够精明。”

“如果是我到幽州当长史,绝不会建立西山书院去压制先生。

相反,我会带着厚礼拜访先生,并且以三皇子之名高调赠礼,表达敬意。

之后还会大肆宣传这件事,让人觉得三皇子宽宏大度。

再让陛下也知晓此事,这样三皇子在陛下面前的形象就更加正面了。”

陈乾摇摇头叹息道:“可惜啊,明明有更圆滑的做法,您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这番话让付延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意识到陈乾说得确实有道理,但他身为一州长史,不能轻易改变立场,否则会显得自己软弱无能,成为别人的笑柄。

因此,他决定硬撑到底。

付延庆知道燕九已死,追究陈乾的责任已经不可能,于是决定不再与陈乾争执,转而对崔浩荣说:

“崔公,恭喜你有了这样一个好弟子。他的口才比起武艺还要厉害得多。”

崔浩荣微微一笑,答道:“付长史过奖了,我的弟子为人真诚,尊师重道。不过他也疾恶如仇,因此言辞才会如此犀利。”

付延庆听了这话,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明白,陈乾之所以对他毫不留情,正是因为视他为邪恶之人。这种针锋相对的局面,让他感到十分棘手。

付延庆直截了当地说:“武斗这一局,我们西山书院认输。崔公,接下来进行文斗吧,由我们这边先开始。”

崔浩荣问道:“付长史,文斗怎么比?”

付延庆沉着地说:“文斗包括诗、词和文章三项。每项题目由我来出,双方各自派人应战,分个高低。崔公觉得怎么样?”

崔浩荣冷笑一声:“付长史真是擅长制定规则啊!”

付延庆回应道:“规则总是强者说了算。”

陈乾见状,不屑地讽刺道:“付长史,你这无耻的手段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人生楷模了。”

付延庆对陈乾的话置之不理,转而问崔浩荣:“崔公,你同意吗?”

崔浩荣回答:“既然付长史已经定下了条件,我容山书院自然不会退缩。”

付延庆冷冷一笑。

武斗简单直接,胜负立判;但文斗就复杂多了,它考验的是人的文学修养和才华。

付延庆随即宣布:“第一项是作诗,主题为蜀道之难。”

他嘴角挂着自信的笑容,显然对此胸有成竹。

蜀道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艰难险阻之地,要通过诗歌准确描绘其艰险,不仅需要才情,还需要深入了解蜀道的情况。

崔浩荣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意识到付延庆准备充分,题目的难度非同小可。

付延庆得意洋洋地看着陈乾:“陈乾,你是容山书院的领头羊,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先来试试。”

陈乾针锋相对:“付长史,你不担心自己的计谋反噬自己吗?”

付延庆断然说道:“绝无可能。”他认为自己精心策划的题目足以确保胜利,即便让陈乾先行也毫无风险。对他来说,这场较量胜券在握。

陈乾对长史付延庆说:“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我定不会让您失望。”随即,他高声吩咐道:“备好笔墨!”

容山书院的弟子们立刻起身,为陈乾准备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而陈乾的目光,则投向了西山书院的柳正。

柳正最终还是选择了另一条路。

不管是因为父亲的影响,还是出于个人的考量,他的决定已经将二人置于对立面。

陈乾微笑着对柳正说道:“柳兄,既然如此,就让我先来吟咏蜀道之难。不过我还缺一位磨墨的好手,不知你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柳正没有动弹,他明白现在开口只会更加不利。于是陈乾转向付延庆,笑着说:“如果我的诗作能流传后世,那由柳正为我磨墨,岂不是一段佳话?您觉得如何?”

付延庆想了想,回应道:“很好,但当轮到柳正写诗时,也应当由你来为他磨墨。”

“只要柳正同意,我没问题。”陈乾答道。

付延庆点头同意。陈乾再次望向柳正,带着微笑邀请道:“柳兄,请吧。”

柳正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但他别无选择,只能上前为陈乾磨墨。

待墨汁准备好,柳正退至一旁。

陈乾伸了个懒腰,提笔挥毫,“蜀道难”三个字跃然纸上,字迹遒劲有力,气势非凡。

看到这些字,柳正不禁瞪大了眼睛——这书法技艺实在令人赞叹。

崔浩荣早已知晓陈乾才华横溢,因此当他看到这三个字时,便站起身来朗读出来。

付延庆听罢却冷笑一声:“题目就是‘蜀道难’,你的诗题也是‘蜀道难’,未免太缺乏新意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