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貌合神离

这次货币换新,最亏的莫过于这些世家,几百年的家底,那可是天文数字的财富,说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他们哪肯就这么算了?

陈乾一时间也想不出啥好招,正琢磨着,刘平又进来说:“侯爷,晋安谋长求见。”

陈乾说:“让他进来。”

晋元斌从外头进来,行了个礼,说道:“侯爷,军情处来报,新罗勾搭上契丹、扶桑和安厥,对幽州、营州一带发动了攻击,东北军区的姬司令和韩司令说,天寒地冻的,咱们的兵扛不住,伤亡惨重。”

陈乾一听火冒三丈,这帮孙子,长安这边秋意浓,已经有点凉飕飕的,北方肯定更冷,还以为北边能消停,他们竟然联手开打。他问:“冬装还没发到前线?”

晋元斌摇摇头:“后勤处的南府大人说,侯爷的命令刚下来,农业部的张柬之尚书说他得赶时间。

再说,地里的庄稼,农户说了不算,得看地主的意思。种棉花的意愿不高,只有西南那边沈司令他们运来一些,但量不多。”

陈乾无奈地摇摇头,当时只知道棉花产自西域,就给沈川下了命令,让他进入西域后,找机会买些棉花,再带回大明,顺便带上种子。

可沈川他们花了好长时间才在西域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哪有空去干这事儿。

后来汇报时,陈乾才知道,西域也不是遍地棉花,只有少数地方种。

沈川他们刚到,又是打仗的,跟吐蕃、西突厥连轴转,经常换地方,哪有机会。

虽然西南军区成立了,沈川手下四个师,兵力五万多,但对西域那片广袤的土地来说,这点人手还是不够,地方上稳定的力量也不强。

论钦陵看松洲那边没啥指望,就加大了对西域的争夺,搞得西南军区顾不上这些,只好把种子运回长安,可农业部推广时遇到了阻力。

陈乾不用问也知道,这肯定是那些大地主和世家在捣乱。种棉花这事儿,利润空间大,用棉花织的布,叫白叠布,价钱不比丝绸便宜,他们为啥不干,纯粹就是跟朝廷对着干。

陈乾想用吏部命令强制执行,但土地大多不在农户手里,自耕农手中的地皮有限,还得优先保证种粮食,不然吃饭都成问题。

不管怎么办,陈乾都憋屈得慌,火冒三丈,却又束手无策。

怎么整?

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啥好法子,只能下令:“让韩成和姬允往后撤,边撤边打,放弃营州,退到幽州一线固守,熬过这个冬天。”

晋元斌也是一肚子火:“下官觉得,冬天进攻也行,就是牺牲点人马,但如果丢了营州,辽东就悬了,再想反攻难度大,当年……”

陈乾抬手打断晋元斌的话,说:“不行,士兵的命金贵,地盘没了可以夺回来,命没了,多少钱也买不回。通知军需处、军工局和后勤部,大家拧成一股绳,用一个冬天准备,开春本侯亲自带队,收复辽东。”

晋元斌吓了一跳:“侯爷,大明刚缓过来,当年太上皇和炀帝都御驾亲征过,但都没拿下高句丽,最后还是高宗时灭的。现在辽东地区,契丹、鞑靼联手,情况跟以前不一样,请侯爷三思。”

夏世民和隋炀帝的亲征,陈乾心里有数,但他们了解东北吗?

陈乾打发走晋元斌,并不是质疑韩成和姬允的指挥能力,他知道有些手段两人不敢用。明太上皇夏世民确实牛,贞观之治不是吹的,但他没有陈乾的后世见识,隋炀帝更是一心想建功立业,动用百万大军攻打辽东,这不是瞎胡闹?

几次辽东战役,最终都是因为天气恶劣而失败,夏世民就算赢,也只是让高句丽低头认输,称下官而已。

晋元斌没说太上皇并没搞定辽东,天可汗的威名让大明有契丹、漠河、鞑靼、安厥等部落的支持。

可现在呢?新罗造反,百济、高句丽已经没了,大明得不到外援,新罗又有扶桑助阵,千里迢迢进攻,粮草补给是大问题,道路不好,一年里适合作战的时间就那么几个月,一到冬天,不得不撤兵,他们就是吃准了这点,才敢反大明的。

晋元斌心里有个小九九没吐露,那就是陈乾这位侯爷要是硬要打辽东,恐怕得步隋炀帝的后尘。

老百姓最忌讳的就是辽东那块骨头,一啃就得全民哗变,这也是为啥朝里的大员们即便知晓新罗已经把辽东攥手里了,也不敢轻易鼓动开打。

辽东那地方冷得掉渣,一年到头一半时间都是白茫茫一片,打仗去那儿,简直就是找罪受。

不过陈乾是老大,他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既然定了调子,晋元斌这军师只好乖乖地拟作战方案,通过兵部着手备战。

结果陈乾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刚一提,满朝文孟跟炸了锅似的,个个跳脚反对。

别说御驾亲征,就连动辽东一根毫毛都不干,连林炎那家伙也拼命摇头。

辽东成了大明的心病,百万将士的白骨铺满了那片土地,一个朝代因此灰飞烟灭,这让陈乾手下的大人们心惊胆战。

万一辽东之战又扑街,大明的江山可就真悬了。

黄栎、杨凡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大明现在外有强敌,内因金融革新推行新币制,虽然国库充实了,但也把天下的土豪得罪光了。

要是再兴兵辽东,估计连普通百姓都要倒戈相向,这风险大得吓人。所以整个早朝,压根儿没人给陈乾捧场,气得他直冒烟。

可杨凡、黄栎他们却硬是顶着,就算陈乾想拿他们开刀,他们也誓死阻拦陈乾的辽东梦。

望着底下黑压压一片跪着的人,陈乾苦笑摇头:“杨凡啊,本侯啥时候输过?你们怎么就这么不放心呢?”

杨凡一脸愁云:“侯爷,您曾说过,世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如今的大明和贞观年间没法比,北方的兄弟民族因为大明的崛起,对我们也是貌合神离。

若硬要打辽东,那可是倾天下之力,咱们还没这底气,下官建议侯爷不妨缓个几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