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心知肚明

来俊臣被夸奖得有些飘飘然,脱口而出:“陛下,如今只差云阳甘州的陈大人,已证实他也是叛乱之一,应当即刻依法惩办。”

此言一出,非但无人惊讶,反而引来一阵窃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纪王在贝州尚且势单力薄,怎能与陈大人相提并论?还说即刻惩办?

陛下集结三十万大军都不敢轻举妄动,领军的是兵部尚书刘双佟,筹备了一个冬天。

正当众人暗自发笑时,狄义正站了出来:“陛下,既然王弘义与来俊臣才能出众,何不派遣二位前去松州与甘州缉拿陈大人,以彰国法?”

来俊臣、索元礼、周邢、王本立等人,杀人如麻,栽赃无数,朝中官员对他们恨之入骨。

狄义正此言一出,魏玄同恍然大悟,明白了狄义正先前阻止自己的用意,也跟着附和:“此乃刑案,大理寺卿周大人也应参与查办,派他们去甘州,定能将叛贼绳之以法。”

殿内不少人心照不宣地暗暗点赞,这招太高明了,个个都等着看好戏。王弘义还没回过味来,周邢可不是省油的灯,他怎能忘记那些黑衣蒙面人的恐怖阴影?

若非如此,他又怎会帮着调包救走薛兆?要去甘州抓陈乾,那岂不是羊入虎口?

他心里直打鼓,生怕皇上一开心,真把他派去那个是非之地,面子啥的也顾不上了,赶紧说道:“陛下啊,贝州、赵州的事儿是王大人和来俊臣一手操办的,大理寺的活儿嘛,我刑部这边还没摸着头脑呢,这事儿还得他们亲自跑一趟。”

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王弘义和来俊臣那俩小子得意忘形,狄义正这一手可真是让她左右为难。

明摆着的事儿,几十万大军都头疼的问题,派几个查案的小吏过去,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

虽说准备了一个冬天,皇上却迟迟不肯宣布登基大典,心里头最犯嘀咕的就是陈乾那家伙。

陈乾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据百骑卫的情报,周边州府根本挡不住云阳那贸易洪流,陈乾那儿新玩意儿层出不穷,搞得各地商家都偷偷摸摸和云阳做起买卖来。

陈乾的底气在于他那鼓鼓囊囊的钱袋子,据说藤甲兵整出了个什么“师”的新编制,和大明的传统完全不同,兵力已经超过十万,当年他才一两万人就那么能耐,如今精兵强将十多万,刘双佟还能有胜算吗?

刘双佟迟迟不动兵,皇上也不催,毕竟自己虽杀了那么多夏家人,陈乾一人就让她投鼠忌器。

她对狄义正颇感不满,也知道周邢、来俊臣树敌太多,于是话锋一转:

“这事儿先放放,边疆传来急报,莫咄骨可汗带着二十万大军攻西北,契丹那边也反了,攻打代州雁门,各位爱卿有何高见?”

这不仅是转换话题,今日朝会本就是要讨论这个,王弘义交旨时闹了这么一出插曲。作为尚书令的孟子成不得不开口:“臣以为,应派兵增援安西和代州,阻挡突厥和契丹的侵犯。”

这不是废话嘛,谁不知道要派兵抗敌。皇上清楚孟子成军事上是个门外汉,顶多算个小机灵,成不了大气候。见众人沉默,她不禁感慨身边缺人才。

郝处俊、郭正一、张光辅这些干将都不在了,刘双佟又在外领兵,想起张伟之他们被杀,皇上悔得肠子都青了,可后悔药没处买。

这时,中书舍人张柬之站了出来,他是由张伟之推荐上来的,名气不大,却挺有胆量,出列道:

“陛下,臣觉得陈乾虽不遵王命,但并未正式反叛,也未对大明州府动手,只专心经营甘州、云阳。那本是吐蕃的地盘,不如陛下封陈乾为王,让他去抵挡突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眼睛都亮了,姜格接着说:“陛下,张大人的建议可行,陈大人目标是吐蕃,无意深入中原,若他全力对抗吐蕃和西突厥,自然无力与大明抗衡。”

这一计策好比借力打力,无论陈乾是赢是输,都能帮陛下解决麻烦,真可谓一举两得。

皇上细细打量了张柬之一番,心中暗赞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当初张伟之推荐时,她并未太在意,还以为张柬之年岁已高,迟迟未能晋升是因为本事有限。没想到,他竟藏着这样的智慧,便问:“张卿,你觉得陈乾会答应吗?”

张柬之言辞恳切,又不失含蓄:“陈乾身为大明皇族,突厥、吐蕃是我们的敌人,而陛下您是代行皇权,他应该能明白其中的分寸。臣愿意前往甘州,劝说陈大人陈乾。”

张柬之的话既直接又微妙,暗示着尽管陛下尚未正式登基,但天下终究是夏家的,陈乾有责任保护这片江山。

皇上听了他愿意出使,扫视四周后决定:“那就让张卿前往甘州,封陈乾为西兴道行军大总管,去平定西域的突厥势力;同时,刘双佟担任代州道行军大总管,率十万大军抵御契丹。”

张柬之又提醒:“那陈乾的爵位怎么安排呢?”

皇上这才想起自己曾下旨剥夺了陈乾的所有权利和爵位,便说:“恢复陈大人爵位,让他担任北庭都护府大都督,指挥藤甲兵对抗西突厥。”

皇上答应得爽快,但张柬之、狄义正和姜恪都心知肚明,陈乾若不接受,便等于自认叛逆,失去道义支撑;若接受,进了西域就意味着离开了云阳基地,带走了藤甲兵,他还拿什么来对抗大明的军队呢?

而陛下仅调走十万人,益州还留有二十万大军,这步棋走得极妙。一旦陈乾离开,吐蕃的论钦陵怕是不会袖手旁观,云阳的局势可能就不保了。

圣旨随即拟定并发了出去。接下来的话题,那些正直的大臣又选择了沉默,因为皇上提出要恢复周朝的制度,包括使用周历代替现行历法,以及恢复周礼的各种礼制。

朝廷机构先是改了名称,现在又将“三省”变为“凤台鸾阁”,接着将传统的六部:礼、吏、刑、兵、工、户,改为象征四季更迭的“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彻底复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