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尘埃落定

第208章 尘埃落定

这个冬天的长安城,格外纷乱而忙碌。

汉军北伐不到半年时间,便摧枯拉朽,吞下了整个大西北广袤的领土。

如此之辉煌巨大的成果,怎么也得花个半年一年时间,才能彻底将之消化。

事情千头万绪,但在诸葛亮的统一调度安排之下,一切都显得紧张而有序。

功臣的封赏,将士的抚恤,各地职官,各防区将领的重新调配,自然是当务之急。

而面对全新的天下形势,制定全新的战略方阵,更是重中之重。

新附郡县的各级官吏,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或仍居原职,或重新任命。

而遥远的凉州之地,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诸郡,以及河西胡汉杂居之地的一些边郡地区,都需要派军队前往接收,以宣誓主权。

大月氏王副阿谢提出请求,想让诸葛亮派遣军队前往西域,重建大汉西域长史府,以维持当地的稳定秩序,为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贸易往来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事情都很重要,也都很紧急,但却得一件一件来。

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曹真虽然退兵,却始终耿耿于怀,不肯放弃潼关而东归洛阳,亲率大军屯兵于潼关要塞,大有卷土重来的气势。

曹真大军未曾遭受大败,建制完整,战斗力依旧不可小觑,而曹魏国内资源充沛,补给恢复速度极快。说不定哪天便会突然袭击关中,再次点燃战火。

若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千辛万苦吃进去的地盘都得吐出来。

所以,不得不防。

经过几番军议讨论,诸葛亮决定,在潼关西测华山脚下的华阴县,黄河西岸的蒲坂津渡口,以及商洛地区的武关三处战略要地,建设军事要塞,囤积军粮武备,布下重兵防守,以防曹真随时可能的反扑,还有南阳地区司马懿军队的北上策应。

其次,便是安抚本地大族,大棒加甜枣,约定律法,明确划分权责范围,既不过分剥夺他们的利益,又能保证大族为我所用,支持汉政府。

在周默的多次劝说之下,杜恕终于决定出仕汉朝。诸葛亮几番斟酌,命其为扶风太守。

这件事起到了极好的表率作用。

扶风郡是关中大郡,人口稠密,土地肥沃,而一郡之守乃是实权要职,非朝中重臣不足以担任。

而诸葛亮没有从蜀中调用亲信能吏担任此职,却任用了杜恕这位关中士族,这不得不令人们惊讶。

杜恕虽然是京兆望族,学富五车,但毕竟从未从政。如今一跃而为大郡郡守,可见大汉对关中士族的重视程度,远超曹魏。

他们能这么想,说明诸葛亮和周默的目的就达到了。

大军初定一地,尽量以本地人治理本地,以笼络人心。再以完善严峻的律法约束这些本地官吏,使得他们不能胡作非为。

与此同时,诸葛亮向整个关陇地区发布了求贤令,征召有能力有见识的本地士族前来丞相府任职。

有了杜恕作为表率,自杜氏以下,关中各大族都纷纷派遣子弟,送往诸葛亮丞相府,参加遴选。

而诸葛亮丞相府的制度合理,法令明确,任人唯贤,不避亲疏,远胜人们认知中的曹魏都督府,更不用说之前的夏侯楙那烂摊子了。

一时间,陇西士族皆以能入诸葛亮丞相府工作为殊荣。诸葛亮丞相府极佳的口碑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而第三件事,便是西和诸戎。

这也是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设想之一。

诸葛亮派遣了多名使者,以汉使之仪,出使临近的西北羌、胡、鲜卑各部,尽最大可能化解旧时恩怨,抛弃成见,结成友好盟约。

一句话,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势力,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将整个关陇的政权平稳过度到大汉手中的目标。

时间进入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

来自成都朝廷的任命和封赏,也传至长安城。

这个安排是由丞相诸葛亮等人共同起草,并由朝廷的尚书台官吏审阅,最终由皇帝刘禅本人亲自确认生效的。

刘禅下诏,

以军功进封丞相诸葛亮为新都侯,周默为阆中侯,赵云为朱提侯,魏延为南郑侯。

这是北伐功劳最大的四人,所以全都进封县侯。

降人颜斐封新丰侯,孟达封上庸侯,这两人都是诚心归附且立有大功,所以特殊对待,封为县侯。也作为一个招牌,让心怀汉室有心归附的魏国官吏都看一看,诚心归降之人的待遇如何。

吴懿,吴班,高翔,陈到等人进封乡侯。

降人魏兴太守申仪率众归附,封乡侯。

天水姜维为平定陇西立下奇功,封都乡侯。

张嶷、陈式、马谡、王平等封亭侯。

降将王双守长安有功,封亭侯。

向朗,杨仪等封关内侯。

姜维的友人,冀县吏梁虔、梁绪兄弟,以及尹赏,都封为关内侯。

孟获本就已经是云南王,封无可封,这一次便只封了其弟孟优,其侄孟琰的官职,而给了孟获部族更多在南中地区的权力。旄牛部朗路亦是相似的待遇。

其余各大小、官吏、将军皆有封赏,可以说,朝野上下,人人满意。

唯独只有一人不满,就是李严。

虽然整个北伐过程,李严一直守在他的江州大本营,除了派遣陈到偏军支援之外,就是供应了不多的粮草,基本就没出过什么力。

但诸葛亮还是公平起见,给李严这个都乡侯的爵位增邑五百户。

然而,在李严看来,五百户可太少了,如何能让他满意?

毕竟,就连并没有什么具体功劳,只是随军陪在诸葛亮身边清谈讲经的刘琰,也增邑千户。

毕竟,就连李严的部将陈到,这几年跟随周默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其爵位也已经是乡侯,不亚于自己这个先帝托孤重臣了。

但是,李严却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公开。

以诸葛亮和周默如今在朝中的声望之隆,他要敢公开表达不满,唱反调,都不用诸葛亮亲自动手,群众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

到时候,怕是现在的江州都督官职和都乡侯的爵位,也不能保全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