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诸港建设(1)

远离战争纷乱的大明,无疑是该时代最强的国度,纵使在大明的上下,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依旧是最强的。

相较于京城的安逸,远在数百里外的天津,却呈现生机勃勃之象。

“知府,这才几个月啊,往来天津的海商,就激增到这等规模。”

孙祖寿走在这天津港口岸,看着忙碌的人群,对并行的孙传庭说道:“仅仅是在我海防营报备的西洋海商,就超过数百众,像那些北上的江南诸省海商,虽说没有报备吧,只怕规模也是不小。”

“的确是规模很大。”

孙传庭神情感慨,看着日益繁荣的港口,“这就是陛下常言的政策红利,大明沿海的地域很多,适合筹建港口的也很多。

但是地方官府的不作为,加之朝中对开海通商一事,依旧是批驳和反对居多,使得这些地方,并没有行动起来。

天津就不一样了。

从撤卫设府以来,就一直尊奉陛下的旨意,贯彻开海通商诸事,并积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其实对西洋海商也好,大明海商也罢,他们并非不愿缴纳关税,而是不愿接受层层盘剥的不公对待。”

孙祖寿点头道:“的确,像咱们天津特设海关衙署,专司关税的征收,虽说定的税额略高,却没有别的附加税额。

对那些海商而言,交一份银子,就能毫无顾忌的在天津行商,单单是这份便捷,加之地方官府的支持,使得他们愿意足额缴纳关税。

有了这样的开端,像天津新城的筹建,商贸区域的筹建,都变得非常顺利,甚至诸多工坊的发展,也都很是迅猛。”

“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孙传庭微笑着说道:“现在天津上下,依靠对外开海通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只要政策上不出现问题,那这种向上的趋势,只会愈发的明显。

孙将军还不知道吧。

像这批西洋海商,在北上天津的时候,在东番镇那边,会经历一次审查,以避免别有用心之辈,妄图对我大明沿海造成威胁。”

“这个末将还真听说了。”

孙祖寿笑道:“毛文龙、王世钦、尤世威、虎大威这些人,此前尊奉陛下密旨,赶赴闽地调动福建水师,前去东番筹设独镇。

听一些北上的海商说,跟尼德兰的海上力量,还打了一仗。

现在欧罗巴各国的人,都清楚我大明的海上力量,有毛文龙他们坐镇东番,的确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海贸,是盘活大明经济活性的根脉。

围绕海贸这一自主行为,所衍生出的诸多产业,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发展和壮大起来。

别的不说,单单是运河这一南北命脉,相较于先前的船运规模,就无形中增加了很多。

这给直隶境内所设地方国税局,征收相应钞关税银,就提升不少份额,时下毕自严所领国税局,正在筹措山东境内,调整和厘清所设钞关。

毕自严这位以后的大明财相,现在忙于各种事宜,国税局要分管,钱法诸事要分管,大明的财政收入,也受此影响,出现一些回弹的迹象。

“不过当前我大明的海上力量,还是较为虚弱的。”

孙传庭眉头微皱道:“如果不是经手开海通商一事,本府断不会想到,海上力量对大明的重要性。

福建水师的落寞,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他们并不具备超前的意识。

好在我们天津这边,在积极筹建海防营。

本府现在只希望此后的数年,这帮盘踞在南洋诸国的欧罗巴势力,不会因觊觎我大明的富庶,而私底下联合起来。”

“难道陛下就没想过要筹建海上力量吗?”

孙祖寿不解道:“像辽东和登莱等地都有停泊的海岸,且所处位置很重要,如果朝廷能在这些地方,筹建起一批造船厂,那肯定能加快……”

“哪儿有这般容易啊。”

孙传庭轻叹道:“就朝中那复杂的局势,诸党相争的格局,他们那一双双眼睛,都在死盯着陛下。

算了,不提这些事情了。

现在我们天津这边,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走,跟本府回府衙,想来那批遴选的人才,都聚集了。”

说着,孙传庭一甩袍袖,便朝不远处走去。

自肩负天津发展的重担,孙传庭是一日都不敢懈怠,特别是开海通商一事,逐步有了起色后,就更是这般了。

海贸所产生的发展活性,是孙传庭所没想到的,跟天子呈递奏疏交流期间,孙传庭也知晓很多新颖的概念。

政策红利。

规模化生产。

基础建设。

规划发展……

通过日复一日的治理和实际运用,孙传庭的思想出现很大改变,这跟先前他所信奉的一套理念,完全是不一样的。

过去的孙传庭,不知道这种改变,究竟是好,是坏。

可随着天津日新月异的改变,治下所藏的大批流民,包括其他府县,云聚到天津的破产群体。

都能通过天津治下所形成的产业,获取谋生的活计,渐渐的,孙传庭不再思索这些,而是更专注的做事。

大明,不缺少能说的官员。

大明,欠缺的是务实的官员。

一路从天津港,骑马赶回天津城,回到府衙这边,孙传庭见到从各处征调的官吏。

“下官等拜见知府。”

“学生等拜见知府。”

在孙祖寿的陪同下,孙传庭来到正堂,见到这批年轻的官、吏,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孙传庭脸上露出笑容。

这些都是他治理天津期间,所发掘出的人才,是各个领域的人才,甚至多数的人,都是顶着‘吏’的身份,实际上却是负责一处的主官。

“见到你们,本府心里很高兴。”

孙传庭撩了撩袍袖,看向眼前的众人,“现在天津各处,发展的都很好,不过天津一地发展的再好,并非是整个大明的好。

将你们从各处筛选出来,是有件事情要你们做,和你们分管的差事相同。

本府要尊奉陛下此前的密旨,要你们去秦皇岛、锦州、盖州卫、金州卫等地,遵循天津开海诸事,在上述诸地筹建港口,发展开海通商诸事,为辽东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