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诸港建设(2)

“辽东的崛起,就代表着大明的崛起!”

朱由校神情倨傲,站在舆图前,看向孙承宗说道:“卿家可曾想过,朝廷过去那套被动管理,早就不适合辽东了。

如果说辽东很是繁荣,会出现像建虏叛乱,这等令朝廷恶心的事情吗?

答案很明确,不会!

卫所制适合明初,但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原因很简单,明初的时候,大明从蒙鞑手里收复北疆各地,可那帮蒙鞑异族,岂会治理地方啊。

所以为恢复生产,为恢复秩序,为巩固统治,以卫所来加强统治,这是很不错的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陛下的决断是英明的,但臣心里还有些顾忌,这些谋划部署是否有些太快了?”

孙承宗面露忧色,讲出心中的担忧,“现在官办诸厂、废除匠籍等事,不过是刚刚有所眉目,甚至在朝野间所起风波,并没有真正平复下来。

最重要的一点,是袁枢辅所镇守的辽西,刚刚将撤卫设府事明确,很多事情并没有扎下牢靠的基础。

选择这样一个时期,让天津府那边筹措一批官吏,甚至多数是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前去秦皇岛、锦州、金州、盖州等地,参考天津府的发展经验,先行筹建出一批对外口岸,臣总觉得有些不稳定。”

孙承宗所提出的这些担忧,朱由校心中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这一步迈的确实有些大,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的话,都会让朝廷陷入被动境遇。

但是想推动原始工业化,发展规模化工坊,有序引导着大明向前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去冒险做的。

“不知陛下是否想过一点,等朝中的有司大臣,知晓辽东的种种改变,会形成怎样的风波吗?”

孙承宗继续说道:“还有辽东本土的情况,远没有所想的那般平静,仅仅通过锦衣卫逮捕一批建虏暗桩,臣心中就严重怀疑,在辽地依旧存在不少这类逆贼。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袁枢辅尊奉陛下密旨,推动的撤卫设府,恐怕并不会这般安稳,毕竟这损害不少人的利益。

此外一旦这批对外口岸,选择向大明之外开放,那帮欧罗巴各国的海上势力,了解到大明的富庶,会心甘情愿的跟大明仅限于海贸吗?”

孙承宗接连不断的反问,叫服侍在旁的魏忠贤、刘若愚他们,一个个低下了脑袋,心里暗暗感慨起来,这孙承宗的胆子真够大的。

自家皇爷想做成一些事情,不想着积极地附和支持,却浇着一盆盆冷水,这是想要干什么啊。

“事实上,就算没有建设辽东诸港一事,只要辽东的事情,让在朝的诸党官员,包括一些文官知晓,那也是会掀起风波的。”

朱由校并没有生怒,相反却笑着说道:“根源很简单,一个天津开海通商,已然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

江南诸省的诸多群体,背着朝廷,秘密从事海贸走私,这件事情朕是清楚的,他们靠此积攒不少财富。

大明在开海禁海一事,反复的横跳更改,就在于这部分群体的代表,是否在朝拥有相应的话语权。”

孙承宗:“……”

对天子所言的这些,孙承宗是知晓一些的,不过此前对开海一事,孙承宗的态度相对保守些。

只是在知晓天津那边,随着开海通商的深入,特别是天津海关征收的关税份额,那态度就变得明确起来。

根源就在于此前的孙承宗,并不知海贸有此等暴利。

“像卿家所提的那些担忧不无道理,甚至此时此刻,在某些地方,某些群体都私底下聚在一起,商榷着怎样获取利益。”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走到舆图前,指着那些标注的港口,说道:“既然存在着种种的风险,那朝廷就更要加快步伐,趁着当前局势稳定,将这些港口筹设起来。

朕要围绕天津、秦皇岛、锦州、盖州、金州等地,所筹设的这批港口,打造一个内外循环的海贸体系。

这样一来的话,围绕这些港口所在,地方就能积极发展,筹建起一批涉足冶炼、造船、纺织等产业。

不破,不立。

其实遇到问题不可怕。

可怕的是明知道这些问题,就直观的摆在这里,而我们却不去做出改变,那等到问题变得更多,岂不是就更难做出改变了?”

在朱由校的眼里,大明就是过的太安逸了,所以在堆积一些问题后,没有选择积极地着手解决。

毕竟堆积的这些问题,并不致命。

做起来很麻烦,做好了就那样。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那为何要冒着得罪一批人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威胁出现,而去做费力不讨好之事?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如果说陛下坚持要做,臣没有别的谏言。”

孙承宗想了想,作揖行礼道:“但臣恳请陛下,能尽快在辽东、天津、山东等地,复设大明水师力量。

相较于别的威胁,臣对那些欧罗巴各国的势力,依旧是存在不小的担忧。

大明有当前的安稳,不容易。

如果说仅是内部出现问题,朝廷还能积极的着手解决,毕竟这都属于可控范畴之内。

但是外部形成威胁,出现问题,这会使得朝廷很被动,甚至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新的战事。”

“这些有枢密院来解决,卿家就不必过多担心了。”

朱由校笑着摆手道:“朕当初选择开海通商,就想到过这些情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朕此次召卿家过来,就是想让卿家尽快促成废除匠籍,并针对官办诸厂一事,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

建设辽东诸港,朝廷这边必须要有配套的政策,如此才能将这一红利,所本发出的威能发挥到极致。”

“臣遵旨。”

孙承宗忙作揖应道。

大明的对外发展,朱由校绝不会放松,甚至要持续的加码,形成一个具备竞争力的氛围,这对之后要谋划的部署,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