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危机的余波

不到一周时间,斯莫伦斯基的助力两次求见,江奕知道这个伙计是真的有些想法了。

“我感觉他是来找你的。”

“我感觉他是来找你的。”

“你们两个都去吧,少在这里装。”刘连秀看着两人惺惺作态就觉得烦。

江奕这两年的一大功劳就是驯服了江守义,现在被刘连秀管得死死地,竟然没有了反抗的本能。

是王满银终于觉醒了,还是真的对自己放弃了,老老实实跟着刘连秀董事长前进?

“亚历山大·科赫,”小李翻译念着他的名字,“以前在欧洲留学,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大学,爸爸是苏联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的成员,自己跟随家人过去读书。”

听到小李简单介绍着,江奕还是第一次知道对方的名字,以前都是以斯莫伦斯基的助理代称。

“我一直在货币和债券交易领域,希望能够在这些投资领域给您有所帮助。”简单问候之后,亚历山大·科赫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只是我们现在的投资还不是很多。”江守义有些纳闷。

看着对方有些诧异的眼神,江奕大概知道了。

英镑即将败退的消息已经在起作用了。

“因为现在条件还不具备,很多事情都开展不了。做空里拉和英镑也主要是伦敦在操作。”江奕给了一个拒绝的解释,却又没有完全关闭大门。

“首都银行现在正在准备募集资金,用于在欧洲开设分行,”科赫爆出了自己知道的消息,“如果您能及时跟上的话,可能会有机会增加股份。”

看到江奕的神色,江守义抢先摇了摇头:“我们还不想控股首都银行,老朋友的产业,我们能搭个便车就行了。”

江守义向来警惕心理很重,而且有过演戏的经验,一下子就把科赫打晕了。

这跟自己听说的不对呀!

“我们是想控股一家银行,可是我们必须要在朋友自愿的前提下才行。我们毕竟是外来人。”江奕也解释了一下,他还想多要一些东西。

“有一家国际经济合作银行,以前是国有的、很多国际贸易必须在他们那里开户。现在银行多了,他们其实已经开不下去了。很多储户都不敢到那里去存款,他们系统内的主体企业现在也经营不善。”

国际贸易需要打通很多渠道,也非常脆弱。苏联的传统势力范围变色后,很多出口目的地已经不再需要苏联的商品。

科赫也非常紧张。

自己带着一个收购对象前来,如果赌对了,自己可能会有一个很好地发展空间;如果赌错了,江老板和斯莫伦斯基可是无缝对接的,自己可就很难回去了。

“你在首都银行也很受重视的吧?”

江守义的话是个大坑,左右两边都不好接。

“主要是因为老板不肯听我的建议,我是觉得应该给江老板付费才行,毕竟做空里拉这个判断是您给的。还有就是您对里拉和英镑的判断已经充分证实了,我也希望能有机会与强者为伍。”科赫没有多加思索,听起来很是直接。

江奕大概心里有数了。这是个接受了西方教育、不屑于与那些小动作为伍、自视甚高的技术官僚。

之所以是官僚,是因为他的起步很高,又有深厚的官方背景。

“现在英镑还没有完全明朗吧?”

科赫早有准备,拿出一张英文报纸:“英格兰银行已经宣布了。”

江奕还没有获得这个消息,现在看到终于明确了,心里一阵小激动,恨不得马上算一算究竟能赚多少。

“你自己是喜欢做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科赫是个出身很高、有些小骄傲的人,江奕不能让江守义的土气把人给气跑了。

商业银行又叫资金农民工,扛着资金做中介;投资银行又叫建筑工,建好了房子再换个地方继续修建新的房子。

“我更喜欢在一个银行里做投资业务。”科赫一秒钟思考的时间都没留,再一次证实了江奕的判断。

“那就先收购一家银行再到银行里做投资业务吧。”

江奕三下五除二就给科赫框定了任务。

科赫没想到对方这么爽利,他仔细想了一会儿才问:“不知道会不会给您和斯莫伦斯基老板的关系造成一些不快?”

“会的。不过我们集团在伦敦、瑞士和香江都有子公司,你可以隐居幕后推动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收购,结束后去伦敦那边待上半年再回来。”

那里还有一些股市里的账户没有完全收回,也算是参与进去了做空英镑的项目,以后可以借助这次辉煌战绩,迅速地在金融界打开局面。

“你对收购银行有什么建议?我们毕竟还没有来得及多想。”江守义一听到银行就害怕,江奕这个小子又向来是只管开头、不管收尾的。

“那里的工作人员当公务人员当惯了,最好是让他们都在后台。前台业务人员全部重新招聘、培训。还有就是法人代表最好是罗沙族的人,能够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江守义一听这个就蔫了。

原来收购一家银行这么麻烦?他可不敢把这么大的事情交给自己不信任的人。可是自己信任的人又有谁懂经营银行呢?

罗沙族的法人代表就更难了,非我族类呀。

科赫的直爽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就是江守义还是没有最终确定要不要收购这个银行。

等到只剩下父子俩的时候,江奕才放心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爸,华国银行不是在莫斯科筹备分行吗?好像这几天就要开业了。”

“哈哈哈,好好好!”江守义心里有底了。

一个海外分行的人比较有限,可是挖一些人过来维持一下被收购银行的运转还是可以的。

以江家的庞大业务,支持这样一家银行逐渐做大也不成问题。

“至于法人代表,这个科赫不就是最好的人选吗?到时候在他上面架设一个董事会,约束他的权力就是了。”

“小奕,你这又是投资银行,又是商业银行的,我哪儿懂呀?”江守义搞点儿传统产业还行,银行业务可是他从未见过的。

“投资银行就在商业银行里面,而且香江那边有很多人,伦敦也可以支援一些人过来。”李颜茹应该可以毕业了,到时候就以香江投资机构的名义,再从香江那边带几个人过来,汉克再以伦敦的金融机构的名义派几个人过来。

“搞得这么麻烦?”江守义感到江奕每次都搞得像八国联军似的,有没有考虑过管理难题?

“要是一个国外投资人占股太多的话,这边的人可能不答应。分成数个投资者分别入股,就不会引起民族主义者的反弹了。”

“行行,都听你的,”江守义现在连提反对意见都不敢了,主要是自己彻底不懂,一抬头却看见江奕在严肃地看着自己,“小奕,你这是在干嘛呢?”

我也就是有一点儿不同意见吧,这也不行?

“我在想着一个方法。以后这些出口型企业要是贷款的话,就只给他们美元贷款,然后拿股份抵押,股份的估值很低的话···”江奕像是自说自话,不住地盘算着。

股权质押贷款是华国银行的畏途,因为华国的商业银行不能持有股权,即使由于借款人还不了贷款而被动地短期持有也必须尽快处置掉。

但是对于罗沙国就不同了。

特别是还有个江守义,恨不得你今天拿了贷款明天就违约。

“你的意思是让他们多花钱,还不上的时候咱们就让银行把股份卖给咱们?”江守义不愧是计谋高手,一下子就领悟了。

江奕终于可以算一算能从英镑那里啃下多少钱了。汉克报过来的数据是货币市场12亿美元,包括了英镑和里拉,股市和期货市场还没有清算完毕,估计还有8亿美元;韩剑波那里估计再加上15亿美元。

索罗斯那里的私募基金按照40%的收益率,大概是6亿美元,扣除20%的收益分成也有接近5亿美元。

果然达到了40亿美元的恐怖收益。

索罗斯管理着八九十亿美元,收益率则两次都是20%左右,差不多30亿美元。还要承担这么大风险、被很多监管机构列入黑名单。

还是打黑枪最赚钱呀!

远在伦敦的汉克比江奕更兴奋,他一边补充着自己在好几天前就完成的大作,计划投给《经济学人》,一边畅想着金丝雀码头旁边的豪宅。

“汉克,你想买的那栋豪宅还缺多少钱?”

接着他又变回了自己的口音:“老板,我还缺50万美元吧。”

然后又学着江奕的口音:“这次就奖励你50万美元了,快点成家了!”

“哈哈哈哈,”他终于忍不住了,“哪儿有什么想买的豪宅呀,都是瞎说的,没想到就让老板发了善心!”

远在华国兰陵的魏学敏等得很辛苦,直到江奕所在的莫斯科时间9点钟他才向江奕报告:“央行又给我联系了,什么都没让我准备,只说是领导要见见我。”

江奕心里一动,终于还是没敢多说:“那就是请你去旅游的,好好玩呗。”

魏学敏一下子就急了,自己几把刷子还不清楚吗?

“要是非让我说点什么呢?”

“领导应该是关心最近的热点吧?”江奕摆出了一副也在“瞎猜”的样子。

“热点的话,那得是复关谈判了。只是这个跟央行没什么关系吧?”

要是知道你们还要谈个六七年,这个话题还会不会这么热?

“估计这两年没有机会了,不是要改名叫世贸组织嘛,那就更麻烦了。还不如跟周边的国家先推动一下以货易货呢。这个涉及结算货币了,是不是跟央行有关系?”江奕再次希望魏学敏为以货易货鼓与呼。

1994年,关贸总协定就要变身世贸组织。华国最后一次复关的机会丢失,却给以货易货机制一个窗口期,可以趁机推动与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往来。

前世的华国一直被关贸、世贸组织的当家人美利坚吊着胃口,相对忽视了前苏联地区,贸易往来多是零星的个人,国企要在很多年后才发动起来。

个人经商的无序造成了两国贸易的崩塌,1998年,华罗两国的贸易额仅仅在54.8亿美元,错失了九十年代的最大机遇。

短期的最大收益还是来自列昂尼德。

“尼古拉,你们还真是神了,英格兰银行竟然也会输。”列昂尼德终于服了,亲自来找江守义赔罪。

“我们在香江的专家是世界级的,放心吧,这次可是赚了很多。哈哈哈。”

“我这里有些朋友是在账上有外汇的企业,他们也愿意一起运作到东南亚去赚钱。你可要在管理费上给些优惠。”列昂尼德终于松口了。

他想通了,江家是在全球都有很大能量的人,短短两年暴露出这么大的实力,不是自己能够压得住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