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课

杯酒释兵权,听着潇洒帅气,实际上也跟“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这种悲凉的词语是一个道理。

但在场的观众们、除了那些真正被“释兵权”的、以及两宋时期对此事带来后续无奈又慨然的将军们,其他人对此暂时还真没什么觉得是什么罪大恶极到难以理解的事情。

毕竟最近几节课的影响在那里放着——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又到五代十国的这段“人间地狱”简直就是血的教训。

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对武力盲目推崇的人、用武力把礼教和该有的人伦等这些生而为人绝不该抛弃的东西都踩在了脚底,碾落成泥,这才引出一串又一串的悲剧,酿成了五代十国这样一个论起人和人的相处关系那几乎跟原始社会没什么差别、处处无生骨的可憎时期。

所以,大多数观众都很能够感同身受地共情到处于宋初时大家对这种“武力至上”的恨和厌恶,也就更能理解赵匡胤对“武将叛乱”这件事本身的忌惮。

也又所以,在听到“杯酒释兵权”之后,即便看出来了这是明摆着的“过河拆桥”之举,大家也都难得宽容大度地选择暂且忽视这点做法的瑕疵。

能先把江山安稳下来,能让国家慢慢变好,那……咳,就算是有点问题,也不是不能原谅一下。用李晓诗的话来说,估计是得了“武将ptsd”了吧。

毕竟老赵自己也是武将兵变上位。在那个时期,那种权利模式之下,武将夺权就是这么容易。自己淋过雨,就知道要去怎么拆后人的伞了。

有点觉得赵匡胤这样做是在过河拆桥的观众们不住地安慰自己:能理解……能理解。

唉,先看看他们宋朝后边是怎么做的吧。

只要别矫枉过正.…

不说武将的权利能和唐中晚期一样大,能回到之前那些时候也可以,那种平衡的状态——就都还好说。

李晓诗: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www.youxs.org,所以在一统的同时,首先就是接触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把军队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除了我们说的这个杯酒释兵权,www.youxs.org。”

“中央上,他兵变时所担任的职位、殿前都点检一职被直接废除,原本的禁军被拆成好多个部分,分归不同的小头目管理,这些将领官职的级别和地位都比较低,极大程度限制了

禁军对中央的威胁;他还控制了对军队的调动,使得禁军以及朝廷其他将领有握兵的权利却没有发兵的权利、并且这些小将领会被经常调换,定期换防、定期换岗,不仅隔断军队和地方的联系,连带出兵打仗时,军队的将领也不能带自己练出来的兵,而是要去带别人练出来的兵,使得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宋前的各朝代观众们:...

啊?

等等,刚刚是不是听错什么了?

怎么好像听到说将带兵都不能带自己的兵了?……不带自己的兵,那默契度在哪里啊,打仗的话,□口么。

好吧,好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能理解,能理解。

但是这个无发兵权是什么意思……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么?带着军队出去打仗,不能自主选择发兵调兵还是退兵么?那怎么整,仗怎么打?

万一这个地方打不下来,想换个办法,从另外地方包抄,改变战术迂回应对、……还不能挪、不能调?

很快,李晓诗就给出了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似乎比他们想的更离谱一点。

李晓诗: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也被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番改动。其中新增加的一个叫做枢密院,由文官担任枢密使、枢密副使,这个部门就是来管发兵权的。每次决定要打仗之前,枢密院会出一份具体的行军策划,从行军路线到排兵布阵,全部给规划好,将领需要按照枢密院给出的方案策划去进行行军,如果不按照这个来,那就是违规。”

违反朝廷给出的规则,那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造反。

这不用说大家就已经能get到其中真意了。各朝代的武将们:..……

面对这样离谱的内容,他们的第一反应甚至不是说脏话,而是怀疑自己真的听错了。

但天幕上,李晓诗仍然在解释这个所谓的枢密院、解释这个所谓的“以文掌武”的系统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无数观众心中都生出了些匪夷所思的感觉。如果这都不叫矫枉过正,什么叫矫枉过正?——连打仗都要按照朝廷给的范本去打,那还打什么?

还没到阵前呢连等到了前线要怎么排兵布阵都给出来了,敌人那么乖会按照你们的想法做么……这做法这东西这套路好熟悉啊

!!

赵括放到宋朝这时期去,岂不就成了战神了?!那不是他最喜欢的纸上谈兵式打仗么!?赵括是生错了时代啊,平白早生了千年多!晚生他个一千多年高低也得是个大宋战神才行。等等,赵括也姓赵,不愧是他们老赵家人啊!

赵括:.…。

www.youxs.org: “在地方,赵匡胤从财政权、行政权、军权等各个方面对这些节度使们进行了管制。”

”大家都知道,唐朝时候的节度使是能自己收税的,所以安禄山就反了,所以后来唐朝就亡了嘛;而且之前收税基本上都是地方先收,收了之后把自己州县所用的留下,再把剩余的上交中央——赵匡胤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利,并设置了转运使,掌管的就是将各地税收统一转送到中央,然后再从中央拨各地所需下来给他们。”

“而且还设置文臣去各个州县单人最高长官,设置知州知县等,取代原来藩镇留下的爪牙。至于节度使们,趁他们上京面圣等机会,赵匡胤把他们的权利剥掉,换成闲职或者直接让人致仕归家

赵匡胤总算觉得之前的憋闷稍稍散了一些。

嗯,这些确实是他做的,也是不怕人听的,算是“阳谋”吧,他的杰作。总算没白费这么多心思。

唐,贞观时期。

李世民摇头。

转运使……看着是只加了一道环节,但其实大大限制了地方的“财政自主”权,理论上是好的。但这个其中,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等,都不是小数目。

而且只听李晓诗现在透露出来的,枢密院,知县知州,转运使等,就已经多加了好多官员。他不认为赵匡胤会做到这样就结束,没听李晓诗说么,这是“在武将问题上”——那文臣呢?三省六部制大改了,又会多添多少官员?

这都是祸患。

李晓诗也正好说到这里: “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当然不可能是只有武将啦,文臣上也有改革的。”

“在中央,为了防止宰相的权利过大,www.youxs.org,把单个的宰相变成了多个宰相,从而削弱相权,而他的后继者也很好地把这一做法继续延续了下去。据记载,www.youxs.org,他的宰相有六个人,到了宋太宗时期,宰相有九个人、宋真宗时期,宰相有十

二个人,宋仁宗时期,宰相有二十三个人——”

悠然端起茶杯品茶的赵匡胤一口水喷了出来。

多少??

多少个??

李斯感慨:.……真多钱,真多人啊。这都养得起。

要是他们陛下也有这么多个人,是不是上上下下就没这么忙了。不过二十三个还是太多了。

要是有二十二个同职位同僚……呃,那他肯定是要花很多功夫去跟这些同僚“争宠”的,根本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为陛下尽忠的事情上。

算了,算了,还是现在这样吧。

“除了这样,像是枢密院分出宰相的兵权、又有三司分散宰相的财政权等,在宋朝,宰相其实已经根本没什么权利了。”

“地方上,那些被派下去各个州府的州县长官,也和将领一样,会被频繁调动,规定的是三年一任期,并且还不能在自己的故乡任职——除此之外,还设置了通判等职位,用来制辖分散知州的权利。”

这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皇帝玩弄权术制衡官员的实录,虽然听起来离谱,但对于皇帝想要的,还确实是能一定程度达成的。

“种种制度和措施,让武将对中央皇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再没有了武将兵变的事情发生,两宋全程,也只有过一次兵变。所以也有人说,在赵匡胤之后,再没有一个短命的王朝出现了。”

“而和抑制武将同时的,是大力发展的文教事业,宋朝大夫增加了科举的录取名额,进士不仅当官从优,晋升速度还非常快、同样文官地位的提升,以文掌武、以文抑武的风气逐渐形成。科举制的发展让五代十国旁落的读书习惯重新兴起,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之后宋朝科技发达、文化繁荣、在文化艺术领域鼎盛一时的昌盛局面。”

“而宋朝经过这些,不仅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还彻底杜绝了武将跋扈的兵变政移情况发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狼狈擦擦嘴角的水,赵匡胤脸色总算好转了不少。

还行,虽然可能过程和他设想的不一样,但期望彻底消除武将叛变、以及皇权旁落问题的初衷总算是达成了。

br />

欣慰。

可李晓诗却还没说完,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时间。

秉承着课本内容讲完、就该说点课文以外内容的原则,李晓诗声音不变,很淡定地把课本暂时没有说到的这个政策的弊端讲了出来。

她合上课本: “刚刚我们也提到了,www.youxs.org、不仅他在推行在使用,他的继任者都在‘完美’地照搬并沿用,而且是翻倍、翻数倍、变本加厉地用。在宋朝,文官主持军务、并且地位待遇都比武将高,这也导致整个宋朝期间,重文轻武逐渐变成重文抑武,这样的格局逐渐形成——www.youxs.org,防止武将跋扈,但整个宋朝的军事实力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都处在了最下的水平。”

李晓诗“危言耸听”道: “武将不仅在内要接受各个方面的牵制,连带兵打仗还要按照朝廷给出来的‘阵图’来行军布阵,严重影响束缚了将领们的指挥权、以及军事才能的发挥、对外打仗可谓是屡战屡败、屡战屡败。”

“所以,在现代,有人就会调侃,说:两宋,就是北边送完南边送,合成两送。”她用平静的语气,说出了让赵匡胤差点心梗的话, ”而且像是富宋都是好听的说法了,后世人评价宋朝,更多的是用‘大怂’来代替——怂,就是那个很怂的怂,不是宋。”

“宋朝的将军们究竟有多惨呢——宋初,就有大将军写下《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还有广为流传的谚语,说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见宋朝时期的将军们悲惨到了什么地步。”

因为现在还是北宋,李晓诗没过早地把辛弃疾岳飞他们的事和诗词拿出来,只是利用课本上材料

研读的部分先简单介绍了一下,然后毫不客气地开始扎宋朝皇帝们的心: “哦对了,其实宋朝重文轻武重文抑武,轻的只是将军,对于军队和武备还是很重视的。当时他们每年的军费开支就占了财政支出的七到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

赵匡胤:对啊!!

没有轻视啊!

什么怂怂送送的,礼貌吗?

李晓诗露出一口白牙: “但是投入这么多,打不赢就是打不赢呀。”赵匡胤:. ………

秦。

蒙恬舔了下齿根,一方面觉得这样做不对,一方面也不能不认同晚唐时期以及五代十国那样的局面确实是武将的问题——而宋初的这些举措,多数还是因为太过于忌惮。虽然有点过了,但还是那句话,不是不能理解。

可能理解不代表能接受。

在他看来,原本不用这样处理的啊。

蒙恬又纠结又不爽,只能踢飞一颗石子儿用来宣泄不痛快,然后转身命令身后齐刷刷坐在墨家新制作出来的简易“自行车”上仰头看天幕的士兵们。

“愣着做什么,都动起来!看天幕还能耽误你们骑车?——摔了的多加五里!”

把一干新兵撵去锻炼“体能”,他才重新在一边找了个桩子坐下,随手薅了根草放嘴里,狠狠嚼了嚼。

要他说啊,还是当政的人无能。

既不该搞出节度使这种东西给武将那么大那么大那么大的权利,打仗嘛,能打仗就行了。什么钱啊税啊,他才不感兴趣。

但是既然搞出来了,你朝廷总得有办法制辖吧?把权利给出去了,无节制地,到头来搞出叛乱,就要让以后的所有武将来替前人背这个锅?没这个道理啊!

这不就是皇帝们的无能引起的一系列反扑么,大不了把那些拥兵自重作乱的一批武将全打死,重新弄一批上来,只给兵权,别给其他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就行了,也不能让后代的未来的跟此事全无关系的武将们永远被压制吧?

哦,李隆基该死。

别的不说,这要是他们陛下,怎么可能会有那种“叛乱”发生?

就算是后边那个什么刘彻,也不会有这种事啊,更别说李唐自家的李世民时期了,这个离得总近了吧,但人家那时候也没有这种事啊——明明是那些皇帝的错啊。

结果这宋的皇帝们一味地压将军压将权……就离谱。

文臣掌兵……别的不说了,他们大秦的丞相,李斯,那能力是有的吧?还杠杠的。那让李斯出去打仗啊,给他20万,看他能打出个什么东西来!

文臣不熟悉军务,胡乱搞,而且将不专兵,兵无常帅,这军队的战斗力能不缩小吗?能打赢的话那赵括在坟里都得笑活过来。

北边的西边的敌人不打了??

就一点也不想统一

真无语,有那骨气没有啊。

李晓诗: “整个宋朝,无论南宋北宋,都存在着冗官、冗费、冗兵的问题,并且越发严重。所以,虽然宋朝内部的权利和局面十分稳定,但对外,宋朝可谓是把怂’发挥到了极致,不怂也没有办法呀,不怂那也是一直在打败仗、对外简直是没有一天是站起来的——所以有很多喜欢宋的、不喜欢宋的,都对宋朝很失望,既无奈又失望。”

“而且对我个人而言……”她抿抿嘴,说到自己的观点时,还是犹豫了一下,才道, “我们课本上学到过的,很喜欢的宋朝的一些诗人词人,他们甚至也看不起历史上有名的大将军,这让我觉得很难受。更对这个时代有些失望。”

诸如卫霍、那都是拿命换家国安定的伟大存在,为什么要被瞧不起?

可那些文人们本身也都是很让人钦佩的存在,也都忧国忧民啊。

所以两两叠加,就更让人难受了。

只能说……可能是宋朝的这个大环境,皇帝们的措施、造就了这样的观念吧。不然,又该怪谁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