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强求压制

漫步于繁华街市间,陈乾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古人。

曾经那个遥远时代的记忆就像是一场梦,而作为大明侯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自我。

有时他会疑惑,究竟是做了一场关于未来的梦,还是真的从未来回到了过去。

不过这些都不再重要,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大明侯爷,肩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

随着时间推移,陈乾逐渐适应并融入了这个时代,那些从前的习惯和思想也随之淡化。

与其他穿越者相比,他们往往能够改变所处的世界,推动文明进步;而陈乾则发现,自己反而被这个世界所塑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转变或许带有一丝讽刺意味,但对于现在的陈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继续前行,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疆域。

陈乾缓缓站起身,目光落在墙上的几幅画像上,心中泛起一阵酸楚。

画中人分别是海棠、夏丽和晓慧,他不由得担心,有朝一日墙上挂满了别人的肖像,却唯独没有自己的位置,那该是多么沉重的失落。

来自西海的消息令满朝文武震怒不已,尤其是兵部的大员们。

一个整编师竟然被全歼,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耻辱。

大家都担心侯爷会大发雷霆,但出乎意料的是,侯爷表现得异常冷静。

这种平静反而更让人不安,整个朝廷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近来,侯爷心情不佳,已经有多名官员因贪污被关进了大牢。

大明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官场腐败的加剧。

特别是那些跟随陈乾打天下的老下官,他们开始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

三省报告指出,地方上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偏远地区地租上涨,法令执行也大打折扣。

随着人口激增,土地资源紧张,新的特权阶层逐渐形成,而陈乾对此似乎无能为力。

腐败问题自古以来就难以根治,高薪养廉的策略并未见效;大家总是对利益贪婪无比。

御史台的王胜为此深感不满,一面加强反腐力度,一面向侯爷请罪。

虽然一些高官为此付出了代价,但腐败之风犹如野火般蔓延不绝。

这些问题本已让陈乾头疼不已,而西海传来的消息更是让他心烦意乱。

夏佩的行为显然失控了。她不仅没有按计划返回,反而继续西进,以复仇之名带领部分人马攻向格尔木,并带走了十位年轻将领,只给钟光烈留下了一个师的兵力。

大明并不缺军队,但这只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同时,西北对抗突厥的行动也被迫暂停,黄河大桥尚未完工。

军方对于停止进攻感到困惑,竹贤甚至提出直接攻打漠北阴山,俘获啜默可汗即可解决问题。

然而,陈乾深知仅仅击败一个领袖并不能长久维持和平。

真正解决边疆问题的方法在于改善交通与通信设施,增强内陆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培养这些地区对朝廷的归属感,从而构建统一国家的概念。

因此,尽管姬允多次请求进军,陈乾仍坚持等到黄河大桥竣工后再做打算。

数万大军驻守前线虽消耗巨大,但在当前形势下,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陈乾从夏佩的报告中找到了一条可能的解决之道,但不确定是否可行。

在研究夏光顺的报告时,他也察觉到了一些线索。

对于夏光顺和赵殿下官提交的报告,陈乾心中存有疑虑。以赵殿下官的能力,不应该犯下这样的大错。

他对安国勇并不熟悉,怀疑问题可能出在夏光顺身上。

然而,西宁州的报告指出,平坝河战役失败的原因在于安国勇违背命令,带领步兵师冒进,最终被吐蕃与吐谷浑联军包围而全军覆没。

当御史台提议处置安国勇家人时,陈乾拒绝了。

他认为安国勇的行为是失误而非犯罪,他已经用生命付出了代价,因此安家依然享有烈士家属的地位,只是不再受赏罢了。

然而,夏光顺最后的一份报告却让陈乾感到震惊:他在刚察建立了德王军,并扩建了城市,最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将新城市命名为刚察或德王城,而是称之为朝阳城。

这让陈乾感到一丝欣慰,因为这表明夏光顺对朝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同时,夏光顺展现出的智慧也颇为难得。

陈乾意识到有些事情是无法强求压制的,皇亲国戚的特权似乎不可避免地存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陈乾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

他离开甘露殿回到两仪殿的御书房,并对刘平说:“传杜忠来见我。”

杜忠迅速赶来,陈乾示意他坐下。

“派人去西海,我要了解德王和千阳的现状,同时密切关注那里的动向。”

杜忠回答道:“陛下,我认为千阳和德王并没有什么异心。根据西部情报显示,他们的方法虽然进展缓慢,但效果显著。”

陈乾同意这个看法。报告显示,随着千州城的建立,周边地区变得稳定,许多牧民迁入城市开始定居生活。

而在刚察新建的朝阳城也开始展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商业活动更加繁荣。他说:

“目前看来情况良好,但长远来看会如何?如果他们的势力壮大又会怎样?”

杜忠沉思片刻后说:“陛下,下官有个想法,希望陛下能够理解。”

陈乾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有话直说吧。”

杜忠鼓起勇气,直言道:“陛下,下官以为这二十年的皇位等待期并不妥当。”

陈乾目光平和地看向他:“请继续。”

见侯爷并无不悦之色,杜忠接着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储君。若迟迟不定,恐怕会引来更多人的非分之想。早些定下名分,大家便会在各自的职责上建功立业,而不会滋生过多的野心。但是……”他顿了顿,未将话说完。

陈乾轻叹一口气,解释道:“本侯之所以如此决定,是因为他们尚且年轻,缺乏足够的成熟来承担一国重任,我只能先摄政,看好大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