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备受打压

这几个人,一看就跟这儿的路人甲乙丙丁不一样,不像做生意的,也不像是当官的,时不时还打听盐价。

听到报价,陈乾眼睛瞪得老大,这儿的盐价低得离谱,比长安便宜了好几倍,为啥这儿的盐这么便宜呢?

再仔细观察一下交通情况,陈乾琢磨着,可能是因为交通不便。这地方虽是平原,不是山旮旯,但到处是水网,好多地方没桥,运输成了难题。

再加上路程遥远,运费一加,盐价高也就不奇怪了。不过,盐州刺史为啥不解决这个问题?

陈乾嘿嘿一笑,想起来了,以前是太后的天下,再往前是夏治的江山,自己才大业几天,哪能立马解决所有问题。看来,盐州刺史崔君这人,当官的水平有待提高。

陈乾眉头一皱,从村子这边溜达到那边,不少人好奇地盯着他们看。

走到最后一户人家,老板是个圆滚滚的中年人,“客官,买盐吗?价格公道,包运输。”

陈乾问:“哪儿都送吗?送到长安行不行?”

老板爽快:“当然可以,虽然听说要修路,不过不是咱们盐州的路,送到长安,价钱自然要高点儿。”

陈乾见店里堆满了盐,就问:“我看码头上不少船在卸盐,直接去那儿买,应该比你这儿便宜吧?”

老板笑了笑:“客官是头一回来吧?那是仙岛的船,他们不零卖,只批发给我们,你去求他们,他们也不卖的。”

陈乾一头雾水,仙岛是啥地儿?这附近海域岛屿众多,咋就没听说过有个仙岛呢?岛上住着啥人?为啥只卖盐给特定的人?他好奇地问:“他们为啥不卖给别人呢?”

老板眼神警惕,瞥了陈乾一眼,敷衍道:“我哪儿知道,你爱买不买,不买找别人去。”

陈乾越发觉得这里面有猫腻,看来背后有故事。明朝这会儿盐产量有限,主要靠长安附近的盐池和蜀城的盐矿,这儿咋会冒出这么多盐?

他想起这地界归盐城县管,县城就在盐城,属于江都管辖。

他决定不问百姓了,似乎谁都不愿多嘴。

陈乾转身回到树林里的营地,对朱栎说:“去盐城县,让县令来见我。”

朱栎应声,骑马往盐县赶。侯爷到来的消息早有耳闻,但不让官员迎接,侯爷啥时候到,也就没人知道了。

万一侯爷在自己地盘上看到啥不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所以寿州道的官员个个如履薄冰。

当官的身后大多有人撑腰,除了那些刚考上的新手,其他人都有推荐人,出身背景决定了你的位置。

赵毓非豪门出身,但他老婆的娘家可厉害了,兰陵萧氏,当年南朝的皇族血统。靠着这层关系,赵毓混了个小县令,但运气不佳,几次调动都没升职,政绩平平。

年纪一大,啥事都懒得管,县里的事也就得过且过,只要能完成税收,保住政绩,再熬几年退休回家,这辈子也算平稳无波。

萧家在隋朝那会儿,风光无限,皇后萧氏就是萧家的人。到了明朝,萧家又投靠了夏明,更有萧氏的女儿成了皇妃。

可好日子不长,孟皇后设计陷害了萧淑妃,自己爬上了皇后宝座,萧家的日子也跟着一落千丈。

特别是孟皇后从皇后变成太后,再到后来的女皇,萧家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赵毓作为旁支女婿,晋升之路更是遥遥无期。

好不容易等到孟氏退位,大明的天下又回到了大明手里,但侯爷帝不信任原来的班底,重用自己的甘州营队,再加上上千新科进士等人才涌进朝廷,像赵毓这种平庸的官员,晋升的机会几乎为零。

赵毓快七十的人了,对仕途上的事儿也心灰意冷,县里的政务索性都丢给了县丞萧显处理。赵毓虽然不贪,但也算不上勤勉,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萧显才是县令呢。

但这是侯爷的旨意,赵毓知道这事谁也替不了他,只好硬着头皮坐上马车,前往侯爷驻扎的大营,面圣去了。一番颠簸,赵毓终于来到了陈乾的大营。

进了侯爷的帐篷,赵毓颤巍巍地给陈乾下跪参拜。

看赵毓这么大年纪,陈乾只淡淡地说了声免礼,没再多言。

赵毓心里也没底,侯爷召见他究竟啥事?只好开口问:“侯爷,您召微下官前来,有何吩咐?”

陈乾没直接问问题,反而问了一句:“赵大人,您今年高寿?”

赵毓不明白侯爷为啥关心他的年龄,只好毕恭毕敬地回答:“回侯爷,今年六十七岁。”

在古代,七十岁的人凤毛麟角,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能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少之又少,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赵毓六十七岁,也算高寿了。

陈乾又问:“赵大人,您当县令当了多少年了?”

赵毓赶忙答道:“下官担任县令已有二十一年,辗转三地,这盐县的县令一干就是三任,整整九年。”

陈乾依旧不紧不慢地问:“那你知不知道盐县有多少土地,多少户人家?”

赵毓越听越糊涂,侯爷怎么问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作为一县之长,他理应知道县里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耕地,但他好久没过问具体事务了,这些琐事大多由县丞萧显处理,他也就是盖盖章,签签字罢了。

被陈乾这么一问,他当时就愣住了,支吾了半天,说:“下官记不清了,这些都归县丞管。”

“果不其然。”陈乾在赵毓进门时就有了几分猜想。

为啥盐县通往外面的路那么难走,他当时就怀疑县官不作为,事实证明了他的猜测。一个对自己治下百姓人数和耕地面积都不清楚的人,怎么可能治理好一个县?

既然他连这些基本情况都一问三不知,再问他别的也是白搭,浪费时间。于是他吩咐道:“来人,叫县丞萧显来见。”

萧显出自名门望族,身为南朝皇族后裔,世家大族,身份自然高贵。可惜,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其他朝代或许能呼风唤雨,但在明朝,却备受打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